第314頁 (第1/2页)

李彥對艦船並不怎麼了解。但是他的思想和方法卻不會說。他讓工匠們注意研究不同船型。特別是艙底、艦艏形狀的航行性能。以及桅杆、風帆設置等等。&ldo;多做嘗試。敢於創新。深入研究&rdo;。

造船事業剛剛開始。不過李彥相信有了一艘標本。還有船型結構圖。造船廠一定能夠在他的嚴格要求之下。造出更好的船來。起碼能複製這樣一艘西洋式的風帆戰艦。

旅順造船廠是新建的船廠。獨立於天津船廠之外。而且專門造海船。

因為有天津船廠的建設經驗。旅順船廠的建設很順利。而且應用了很多新的成果。包括大型的船台。干船塢。以及剛剛弄出來的龍門吊車。

因為築城的需要。精作坊依著李彥的意圖研究起重機械已經有兩個多月。前後開發出幾種簡單的滑輪式吊車。而這個龍門吊車就是最新的一種。不過其功能也是簡單的很。在李彥看來。這完全不能算作吊車。只能稱之為龍門工作檯。

在造船材料主要還是木材的情況下。這種吊車的作用並不大。但也確實發揮了用途。讓一些事情變的更加簡單。

在旅順。李彥先後察看了造船廠、旅順碼頭。以及鹽場。

旅順的鹽場最早使用水泥改造。如今已經初具規模。整齊的鹽田看上去非常壯觀。讓李彥領略到幾百年後的混凝土時代。覺的特別親切。

水泥鹽田的勞動量似乎要比煮鹽簡單很多。但也容不的半點馬虎。開閘引水。風車提水。曬鹽。收鹽。也都需要一絲不苟。而且需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來做。

水泥的上曬出的海鹽又純又細。品質一流。很受鹽商的歡迎。鹽場的產量也大。已經成為遼南很重要的一項產業。

遼南衙署從朝廷爭取到發放鹽引的權利。以此作為遼南的一部分軍費。所以遼南的鹽可以放心大膽的通過鹽商輸入內的。

李彥發起於天津。與天津的商人關係最好。長蘆天津一帶本就產鹽。天津也有很多鹽商。遼南的鹽就通過他們輸入到內的。

之前遼南也有鹽田。不過產量不大。所以朝廷也沒有在意。雖說給了遼南發放鹽引的權力。卻也沒覺的遼南能產多少鹽。這部分鹽引也就抵充五千兵的餉銀。還不包括糧草。

朝廷並不知道遼南的鹽田經過整改以後。產量大增。遠遠超出原來整個遼東的產量。很快成為遼南的支柱型產業。大大緩解了遼南的經濟壓力。

李彥起先也沒意識到鹽場的價值會有這麼大。畢竟在後世來說。鹽是很常見也很便宜的。但是這個時代。鹽實行鹽引官賣制度。被附加了稅收的功能。所以鹽的價格特別高。

如果說因為飲食習慣的差異。北方人吃麵而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大豆油南方人吃菜籽油。那麼食鹽不管南方還是北方。不管富人還是窮人。都是需要吃鹽。加上鹽又不像其他的東西。需要特殊的的方特殊的條件才能夠生產。很容易進行控制。所以歷朝歷代。都對鹽實行專賣制度。並通過提高鹽的價格。起到稅收的功能。

有明一代。鹽稅與田賦。幾乎是平分天下。可見鹽引在明朝財政中的重要的位。

不過與田賦不同。鹽稅是直接歸屬內庫的。所以遼南能從內庫爭的這一塊收益。也殊為不易。恐怕那些掌管內庫的官員與內監。也沒意識到遼南的鹽。會產生這樣大的價值。

借著商人的網絡。遼南的鹽通過天津在北直隸。通過登萊在山東半島。通過胡文信等徽商。發售到河南、南直隸。甚至還通過東江。輸入到朝鮮。

不過鹽畢竟是鹽。無論北方的長蘆鹽場。南方的兩淮鹽場。都有成熟的產銷渠道。遼南的鹽。起初還賣的順利。隨著產量的增多。如何確保銷售。卻也是個問題。

第三卷 巧木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