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4页)

才啊,怎么就被你玩的破产被人家曹氏集团收购了?还是自己太差劲,否则怎么也得像刘备那样怎么搓都死不了啊(为什么失败以后还有详细介绍),这一次面对凉州四虎的大溃败就是最好的验证,他拉开了吕布的惨淡军事生涯(除了对刘备的几次胜利之外几乎就没有成功过了)大幕。

吕布的失策之一就是和王允联手缔造了一个强大的外敌,凉州人本来因为董卓的败亡有点四分五裂了,这个时候你要是策略性的各个击破(口蜜腹剑),或者是岳不群模式的以仁义君子风范收编他们(刘备多会采取这种方法)都是不错的,但是他们却是采取了最为直接、蛮横的粗暴管理方法,贾诩的鼓动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是被逼至绝境的凉州人什么干不出来啊?王允或许还有点正义感,吕布就是完全出于私心了,并州与凉州之间的矛盾、背叛董卓的心虚、对于凉州军团得势的嫉妒导致他处理起来一直是下狠手,结果就是导致“凉州人皆怨”,从而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你想想,四大金刚一路下来,兵至长安已经聚敛十余万军队啊,吕布怎么会取得胜利呢?从四月二十三日击败董卓到六月一日败走,这才多少天啊,除了连轴转的庆功会、无休止的内耗和排除异己、诛杀董卓亲属部众,他哪有时间整顿军备抵抗外敌啊,所以在凉州军的一阵猛攻之下,不得不跑路了“将数百骑出武关”,带着点残兵败将投奔袁术去了。

结论一:吕布只是适合当小弟,不适合当老大,连独当一面的军事指挥官都不够资格,军团长?司令?边带着去!师长干好就不错了!

正所谓群殴找吕布,单挑选刘备啊!(版权所有,违者必究)——未完,待续。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06—10:血腥帷幕的开启(6)

镜头二 —— 士大夫的最后一滴血为谁而流?

吕布逃跑的时候,“驻马青琐门外”,劝说王允跟着自己一起走,东山再起,(随时准备混乱逃跑,不过还知道来叫王允一声,即使是客气一下,也还是不错的了)王允呢?根本就不搭理这一套,而是慷慨激昂的演讲一番:安国家,吾之上愿也,若不获,则奉身以死,朝廷幼主恃我而已,临难苟面,吾不为也,努力谢关中诸公,以国家为念!

不管之前处理董卓的善后事宜之时,王允犯了多大的错误,不管他对待蔡邕是不是有点小肚鸡肠——南朝梁人殷芸在自己的笔记中提到了这样一件事,当初王允和蔡邕在几次辩论当中都是处于下风,蔡邕也是仗着自己口才甚好完全不留情面,结果一来二去,王允心生妒恨,终于抓住这个机会利用董卓的恶名把他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但是至少在大是大非面前,王允同志还是站得住立场的,他明白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也许不太讲究方法,但是没有坏心眼,对待年幼的皇帝,他不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只是想匡扶汉室而已。

现在呢?大兵压境,虎视眈眈的凉州复仇者们估计是想把自己碎尸万段了,吕布已经靠不住了,自己手中又没有一兵一卒,哪里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与其东躲西藏苟且偷生,还不如痛快的死去,反正把大好的局面搞得如此糟糕,实在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了。

王允的这个举动很是符合中国传统士大夫们的秉性,事实上,从东汉时代百战百败,无数次被外戚和宦官玩弄于股掌之上,最后卸磨杀驴的清流人士到后来坚决和太监划清立场的东林党人,都是嫉恶如仇,把自己看作是擎天之柱的道德主义者,为了自己的信仰和理念,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但是过程却是不堪入目,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手段,没有良好的大局观,甚至可以在生死存亡之刻窝里斗,他们就是这样的矛盾,让你在恨铁不成钢的时候又有一些于心不忍,毕竟最后也是一腔热血写春秋了啊,没有办法,只能拿那一句话来安慰自己了:教训是深刻的(深刻了几千年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