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2/5页)

但是,倒霉的是,这封书信被袁绍给截获了,其实也很正常,大股敌军杀过来,袁绍不可能没有防备,就等着公孙瓒的信史前去联络呢。

这下子齐全了,袁绍洞悉公孙的作战计划之后,决定来个将计就计,让自己的部队扮作援军,按照约好的日期放火。

城里的公孙瓒以为OK了,马上亲自率军杀了出去,结果冷不防被两翼的袁绍伏军痛贬一顿,只好退了回去。

这下子不仅是元气大伤了,最重要的是军心大乱,之前就指着援军呢,现如今被摆了一道,依靠已经没有了啊。

不管这头的公孙瓒如何安抚军心,那边的袁绍可不等了,酝酿很久的地道终于竣工了,大批敢死队顺着地道杀进了易京主楼,一阵放火,顿时,公孙军阵形大乱,被这群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敌人一阵冲杀,所剩无几了。

公孙瓒见大势已去,知道必败无疑(据《献帝春秋》讲,城破之日公孙瓒梦见蓟塌陷,预感到了死神的召唤,不知是真是假啊),不想被袁绍羞辱,更不想当阶下囚,于是武人精神焕发出来,杀了老婆以后自己也自杀了,一代枭雄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虽然有不少毛病缺点,也不是当老大的材料,但是还是有些胆色的,比袁术之流壮烈一些。

还有前面提到的關靖,《英雄记》中对他的评价不高,说他只是一个区区酷吏,靠着会派马屁被公孙瓒重用,并没有什么大本事,这一次公孙瓒坐以待毙,他也有很大的一份功劳,但是公孙瓒死后,这家伙仰天长叹一声:吾闻君子陷人于危,必同其难,岂可独生乎?

什么意思?许是觉得公孙瓒如果不听自己的话,杀出去也许不会死,而感到内疚和惭愧吧,于是就很男人的“策马赴绍军”,战死沙场,自己的脑袋和公孙瓒的脑袋打包送到了许——也不枉公孙瓒对他的厚爱了。

拖了很久的公孙瓒终于败亡,袁绍扫除了一大劲敌,这个时候正值曹操剿灭吕布,和刘备明争暗斗的时刻,从综合实力来看,袁绍还是领先曹操好几个身位,马上打一仗的话,站在中央朝堂之上的曹操依旧落于下风。

不过,就在曹操费尽心机的摆平内患,争取缩短差距的时候,袁绍整合战略部署上发生了重大的失误。

这个失误可以说是袁绍一生中的隐痛,很多大佬都有这种烦心事,但是袁绍的方法不仅没有解决或者压制,反而让其茁壮成长起来,也让曹操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这个失误就是子嗣之争。

12—06:袁绍也没有闲着(6)

不知道这些大佬是为了显摆自己的繁殖能力超强还是为了给自己添乱,总之是养了一大帮孩子,曹操的不用说了,孙权的儿子们打得乱成一锅粥,刘备的好一点,但是应了那句话——老实的孩子往往没有出息。

袁绍呢?有三个孩子:袁谭、袁熙、袁尚。

也许是因为自己小时候不太受待见吧,袁绍即使是溺爱小儿子袁尚,依旧是想一碗水端平,让世人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处事公平,尤其是在剿灭公孙瓒之后,袁绍公然把袁谭派到了青州。

对于这个举动,沮授坚决反对,认为是祸乱的开始。

袁绍的解释呢?孤欲令诸儿各据一州也。

什么意思?就是为了观察谁的本事强一些。

派出袁谭只是一个开始,而后不久,老二袁熙去了幽州,就连外甥高干也去并州历练一番。

这么做是好是坏?至少短期内没有见到什么成效,甚至于沮授看来,影响极为恶劣,按照他的理论:一兔走冲,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什么意思?袁绍的继承权就像这只被万人追逐的兔子,早点定下来谁拥有,那么其他人也好安分守己,否则祸乱必生啊。

这种担心是有道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