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 (第1/5页)

击乌丸一样,而且郭大军师还具体的指出了作战方略——:“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而这和田畴的计划不谋而合。

于是,曹操果断的决定,由田畴作为向导,亲自率领主力部队登徐无山(今河北玉田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直指乌桓老巢柳城。

这一步棋走的很妙,袁尚们正在奇怪呢,怎么偌大的一支部队平白的从雷达上消失了呢?蹋顿虽然是本地人,但是绝对没有那么奸诈和机敏,更加不会想到已经绝迹的道路会通过大军,鲁迅先生说了嘛,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那条路很久没有人走了,怎么会顺利的通过一支军队?怎么会让曹操知道?

前者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一条路,后者没有想到有个向导给曹操扫盲,所以没有任何动静,忐忑的关注事态向何方向发展。

终于,曹操出现了,当一支敌军突然出现在距离柳城只有200里的时候,蹋顿和袁尚全都傻了眼,一时间军心大乱,但是又能怎么样呢?只好集中数万骑兵,全部的家底和曹操决一死战,企图趁着曹操立足未稳占个便宜。

但是这也未免太低估曹操了,人少不假,不过已经占据了有利地形,居高临下,曹操很快发现,虽然敌人数量很多,可是阵型大乱,十分混杂,显得是一群乌合之众,于是,决定来个反冲锋,由张辽亲自率队,杀他个措手不及。

其实这也不能责怪蹋顿们,人家的可不是乌合之众,但是别忘了,现在可不是独自作战啊,旁边还有袁尚的联军,作战风格完全不同,而且几万人乱哄哄着急忙慌的跑了出来,能不乱套吗?

结果就被张辽逮住了机会,别忘了,以前的老大是吕布,同僚是高顺,这种方略是最熟悉不过的了,所以,一阵出其不意的冲锋和冷血的杀戮之后,蹋顿战死沙场,他的勇士也是所剩无几,反倒是袁尚和袁熙兄弟逃跑已经跑出经验来了,看看情况不妙,扔下部队撒丫子闪人了。

比当年官渡之战惨败的袁绍跑的还要快。

那么失去了乌丸的庇护,袁尚兄弟的下一站是那里呢?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4—08:不孝子们的挣扎(8)

袁氏双熊的下一站就是辽东太守公孙康。

不要以为凡是姓公孙的就都和公孙瓒有一腿,偶们的公孙大侠是辽西令支人,在今天的河北迁安,而公孙康呢?是前辽东太守公孙度的儿子,籍贯在辽东襄平,也许五百年前是一家吧,否则依照袁家和公孙家在公孙瓒的问题上结下了深仇大恨,袁尚就算是自断经脉也不会走这条路的啊。

这个公孙康也算是一个狠人了,别看在政府面前比较老实,循规蹈矩的,但是在屡次侵犯边境的高句丽从来是不手软的,打起仗来,一旦获胜,那就是屠杀屠杀再屠杀,简直就是三光政策。

不过狠人对于袁尚来说并不是好事,仔细看看吧,他一般是对比自己弱的少数民族下狠手,理由很简单,根本就没有称霸中原的野心,只不过是要在辽东一带做自己的土皇帝。

所以,袁尚跑到这个地方来完全是把自己置身于险境之中,你没兵没粮,就是靠着祖上的一点余威而已,公孙康有理由为你驱使吗?有理由把苦心经营的部队拉出来给你卖命吗?

没有,所以,袁尚在这里的处境就是很尴尬的了,进,不能借兵打出去,退,一山不容二虎啊,袁尚可不是甘心当个寄生虫的主。

曹操看到了两人之间的这种裂痕,所以,一反常态的选择了停止进军,班师回朝。

手下的将领们感到很是奇怪,怎么之前一直粘着打,现在敌人就差一口气了反而放弃?

曹操神秘的一笑:有人帮我们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