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部分 (第1/5页)
——他的两则的大将均是以防守拦截为主,即断下球来交给刘备,再由刘备策划进攻。
这两位副手分别是谁呢?
首先就是黄权,其次是魏延。
黄权的任务是什么呢?
刘备拜他为镇北将军,都督江北守备军,一支5000人到10000人左右的部队,也就是1个师吧,战略目标是防御魏国的入侵;
魏延呢?
还是汉中太守,作用等同于黄权,只不过地位更加重要而已,虽然他并没有参与到夷陵之战中来,可是他的防守任务更重一些(魏军如果要进攻蜀汉的本土的话必须要从汉中下手,如果想拦截刘备这支远征军的话,那么防守任务就是由黄权来承担的)——而且,我也是实在找不出另一个占据中场要津之职的牛逼人士了,总不能冷落了我们的文长兄吧?呵呵。
所以,中场三人组基本上是这么分工的:
刘备主攻,魏延和黄权,一个保护后场,成为后卫线前面的屏障(魏延),一个是保护刘备的侧翼,并且伺机而动拦截之后帮助刘备就地展开第二波进攻(黄权)。
锋线三叉戟呢?
说起来,真是有点不太好意思啊,相比于中后场还算是人才济济的话,这个本应该是摧城拔寨的锋线组合却有点星光黯淡了。
三位正选的锋线大将是谁呢?
沙摩柯、吴班、冯习——让偶们再来看看替补席吧,可拿了之后就知道为什么这三位是正选了:
替补席上坐着张南、傅彤、杜路、刘宁、陈式。
如果说三位锋线主力有点星光黯淡的话,那么那些替补前锋们的名号就更加是惨不忍睹的了,所以,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评价:
刘备先生正在郁闷的闹着锋线人荒。
没有办法,以前给刘备当锋线杀手的不二主力中锋人选黄忠黄汉升已经在刘备称帝之前不幸去世了,享年XX岁,而随后,很称职的边锋主力刘封,被刘备开除出队,永不录用,另一位边锋孟达先生则因为对自己的薪水不满,而且经常主力位置不保所以就被曹丕挖走跳槽了。
无奈之下,刘备只好把原来的替补锋线提拔到主力阵容中来,然后再把一些青年队的看上去素质不错的小选手放在了替补席上,说是以备不时只需,其实就是为了凑数而已,不然的话,这么重要的战役,连18人大名单都凑不齐,岂不是让人笑话?
不过既然已经是锋线主力了,所以,出于尊重,有必要看看他们的简历。
36—09:制霸,四三三↑(3)
首先来看吴班,虽然不是特别的有名,可是,人家也算是有点背景的人:他是蜀汉车骑将军吴壹的族弟。
这样来看,吴班也算是和刘备有点关系了(不知道算不算是刘备一个合格的“舞伴”啊,呵呵),至于能力嘛,应该也是有一些的,不然的话刘备也不会把主力中锋的大印交到他的手中。
吴班有迹可循,这还是好的了,冯习和替补前锋张南的名气就更小了,等待冯习的是各种不详,至于张南则是旗鼓相当,我们唯一可以圈定的是,他们不属于益州本土帮,而是荆州集团,前者是南郡人,后者是广陵人,跟着刘备一路来到了益州,现在,因为主力前锋的纷纷淡出,而多年媳妇熬成婆,成了主力。
至于沙摩柯,身份有点特殊,他是外援——蜀汉帝国的著名球探+市场开发部+对外办公室主任马良先生从武陵挖来的,他本来是武陵五溪蛮夷的首领,算是骁勇之辈,这种外援要想给挖过来也很简单:钱。
有钱就行,当刘备大笔一挥,支票一给,沙摩柯马上就加入进来,并且摇身一变,成了主力边锋——花了那么多钱怎么可能当替补呢?
找一个外援当了主力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