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頁 (第1/2页)
「五十年的和平,非但沒有真正馴化了突厥人,反倒滋長了他們的野心!」裴行儉嘆息了一聲,說道:「先帝太宗皇帝陛下與師祖李衛公在天之靈,不知作何感想啊!」
薛紹雙眉緊擰,說道:「草原幅原遼闊,突厥部族林立人口眾多。當時大唐在平定了突厥汗國之後,突厥人分為三部,雖有一部份內遷到了河曲一帶,但仍有許多的突厥部族據草原而居。朝廷為了安撫突厥人,以部落酋長為州刺史或者鎮遠都督,不派官不駐兵,允許突厥人部落自治。這就使得突厥人雖然敗降卻未曾消散。五十年,兩輩人,突厥人始終未被漢化,因此始終與大唐不同心。我以為,正是因為大唐的這種寬鬆的『羈縻』統治,導致了突厥人一再反覆的叛亂獨立!」
「想不到你一個從未謀國謀軍的貴族公子,竟有如此見識!」裴行儉聽完薛紹這一番話,表情有些愕然!——雖然薛紹這樣數落大唐幾十年的邊遠國策,很有「大不敬」的嫌疑,但這個見識真的不是一般人有啊!
「裴公謬讚了,我也只是紙上談兵。」薛紹輕嘆了一聲,心說,如今這個時代能有我這種見識的人,估計是真不多。畢竟我是來自於一千多年後,站得高,才看得遠哪!
廟堂之上的宰相包括皇帝與天后,再賢能再睿智,都有他們時代的局限性,他們多半不會質疑先帝李世民時代就定下來的這些國策。但是身為統兵元帥的裴行儉屢次與戎狄打交道,他肯定能夠認可我說的這一番話!
「那依你之見,戎狄叛亂反覆的問題最終該要如何處理?」裴行儉問道,「你可知,這對歷朝歷代來說,都是無法解決的重大邊患。」
薛紹眉頭緊擰,說道:「大唐以羈縻國策對待戰敗的突厥人,而未施以霸權與強制漢化,就是他們平而復叛的根源。理想的來說,如果能夠再次平定草原,當以霸道行王道,以殺伐佐漢化。如此國策,方能力保五十年之後,他們不再復叛!」
「那你想過沒有,這需要多麼強大的國力才能做到?」裴行儉說道,「當年太宗皇帝平滅了突厥汗國,只遷了小一部分突厥人到河曲定居,光是安置這些人的農具、房屋與草場、牛馬,就讓大唐的國庫好幾年的都是入不敷出。這還不說征戰所需消耗的兵馬錢糧。兵者,非但是國家安危之所在,更是民之司命。在你步入戎武之前,你必須要明白這樣的道理!」
「我明白。」薛紹點頭,說道:「打仗,打的就是綜合國力,打的是百姓子民的生命與財產。但我以為,兵者,不光是要考慮到當世的國之安危與子民之福禍,更要考慮到子孫後代的安危福禍。」
「不要說得太輕巧。」裴行儉老眉深皺,說道:「兵者,往往毀譽參半。白起一戰屠殺四十萬趙卒,於秦國霸業大利。可他畢竟未得善終,青史丹書饒他不得啊!」
薛紹深吸一口氣,抱拳道:「若能一勞永逸解決邊患、為子孫後代謀福——薛紹不計身前身後名,願為大唐之白起!」
裴行儉的手都顫了一下,拿在手上的一疊書卷都差點掉了下來,眼神之中……居然多了一絲震驚,甚至是惶恐!
「裴公若懼,可不收薛紹這個學生。」薛紹仍是抱著拳,說道:「薛紹既然決心踏入了這條戎武之途,就不是衝著榮華富貴與虛名盛譽而來!否則,我好好的做我的駙馬公子即可,又何苦來哉做一名將軍?」
「殺氣……太盛!」裴行儉突然一把將書卷甩在了桌几上。
薛紹深呼吸,再次抱拳,「裴公說了,兵者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所在。在我看來,兵者,就是為了殺敵而生!若不殺敵,何謂之兵?!」
「沒錯,兵者註定要殺人。」裴行儉擰著眉頭,說道,「但是殺,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有時候,還會將問題弄得無法解決!——暴秦二世而亡,你難道不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