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頁 (第1/2页)
大理寺經過了七天的調查取證,決定公開審理趙義節與陳三斗一案。薛紹深信,主理此案的狄仁傑在這七天裡絕對沒有一刻是輕鬆的。這件案子就如同一顆燙手的山竽,大概也就只有他狄仁傑敢接!
開審之日,薛紹作為千騎中郎將受大理寺之邀,坐堂聽審。主審法官,當然就是大理寺丞狄仁傑。其實薛紹是自己主動要求前來的,這件事情因他而起,又怎能把燙手的山竽扔了出去就不管不問,那也太不負責、太不仗義了!
薛紹去的時候做一身戎裝披掛,而且帶上了原來左奉宸衛的十名親隨。這些親隨現在已是穿五色袍騎六閒馬的千騎將官,雖然只有十人但氣場威勢十足。陪著薛紹往公堂上一站,儼然就像是十尊金剛。旁人看在眼裡心中十分明了——薛紹這是給狄仁傑壯底氣、鎮場面的來了!
皇家御率的人被司法部門來審,這種事情非常少見。審千騎,更是頭一遭。這件事情在長安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有許多的長安百姓前來旁聽。其中不乏以往被千騎欺壓了的苦主,他們迫切想要知道大理寺能把這件案子審出一個什麼樣的結果來?新上任的千騎中郎將薛紹,究竟是在虛張聲勢的為自己謀求虛名,還是真心誠意的整治軍紀、為民請命?
公堂開審之前,宮中突然來了一名宦官使者,是皇帝陛下特意派來旁聽的。他的出現讓現場的百姓發出了一片驚噓——看來這真是一件大案,連皇帝陛下都親自關注了!
大理寺便在公堂之上置了兩席竹簾,薛紹與那名宦官使者一同登堂旁聽,但不得妄自出言叨擾司法審訊。很多的仕人百姓則是在公堂階沿之外圍觀旁聽,把整個公堂圍了個水泄不通。
隨著鼓聲響起,被長安仕民譽為「神斷」的大理寺丞狄仁傑登場了。
薛紹透過竹簾看著狄仁傑,不由得會心一笑,倔老頭兒還是那樣,微胖,沉穩,機鋒內斂不怒而威。
仕人百姓們自發的拱手來拜狄仁傑,口稱「神斷狄公」,對他非常的尊敬。狄仁傑立於公堂之下拱手回了一禮,便歸回其位開始審理案件。
案件本身,其實非常的簡單。趙義節與陳三斗在軍隊裡犯的事,諸如攜妓入營、夜逾皇城這些都輪不到大理寺來審。狄仁傑要審的,是萬年縣縣衙移交來的民事案件,也就是這二人此前在長安犯下的欺男霸女、為害鄉鄰這一類事情。
這樣的事情,哪怕是放在一名普通的百姓身上,都算不得什麼驚天之事。殺人放火這樣的案件,縣衙里每年都要開審不少。但因為趙義節與陳三斗是吃皇糧的千騎將士、是皇帝陛下的人,長安的仕人百姓才特別的關注。
狄仁傑一番陳詞之後,人犯趙義節與陳三斗被帶上了公堂。堂外的仕人百姓爭先恐後的踮起腳來觀望,這兩人身著囚衣被帶上公堂,雖然垂頭喪氣但是行走自如衣不帶血,看起來並未受過什麼大刑。
審案的過程也沒有出現圍觀群眾期待中的那種一波三折與火花四濺,面對大理寺擺出的確鑿證據和狄仁傑義正辭嚴的審訊,趙義節與陳三斗對犯下的所有事情一併供認不諱。最後,狄仁傑當堂宣讀了二人涉案所犯的律法條文,並根據律法判處這兩人罰交一比贖銅抵償受害苦主,並且各判了千里流放之刑!
趙義節和陳三斗估計是心裡有底,知道這場大霉是倒定了,所以在公堂之上一句廢話也沒有說。聽到宣判之後也都沒有喊冤,表現得挺老實。
下判之後,堂外的百姓們拍手稱快,一同盛讚狄仁傑「神斷清明,為民做主」。
狄仁傑下了堂外拜謝百姓之後,再問薛紹與宦官使者,可曾有何意見?
趙義節與陳三斗自然是早就知道薛紹在堂上旁聽,這時一同叫了起來。
「薛將軍,人孰無過,你怎能對我二人下如此重手?」最先叫嚷的是陳三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