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頁 (第1/2页)

在這場爭奪當中,出手最快、最准也最狠的,當然是武則天。

至從「二聖同朝」開始,武則天就在李治的授權之下不斷的行使大唐的「最高權力」。這麼多年以來,武則天通過多年的執政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也攏籠了很多的人心,乃至於在廣大的群眾平民當中都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與支持率——比如她提出的建言十二策,這麼多以年一直都在貫徹執行。那其中有很多都是為低下層人仕謀求福利的綱領。

她現在的行動證明了,她根本不想放權、不想退休。

薛紹時常回憶李治的那幾句遺言——「天后佐政,侍中顧命,駙馬掌兵,共輔新君!天命神器,無可褻瀆!」

遺言的前半句,是李治臨終做出的人事安排。那個時候,已經沒有人再能逼著李治去做任何他不願意的事情,毫無疑問那是他深思熟慮以後的自我意志體現。在遺言當中,李治任命裴炎為顧命大臣總攬朝政,這個是沒有懸念的。遍觀如今的大唐朝廷,也只有裴炎有這樣的能力與聲望做這個一言九鼎的顧命大臣。

但是薛紹一直都清楚李治有個心結,那就是他自己吃過顧命大臣的苦,他對大臣並非完全的信任。他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李顯繼位之後,也成為一個傀儡皇帝——更何況李顯還是一個這樣無能的窩囊玩藝,李治一點也不相信他能像他老爸當年那樣斗得過權傾朝野的顧命大臣。

於是李治做出了另一手重要的人事安排——天后佐政。

這個「佐」字可就用得頗有心思了。如果說是「代為執政」或者「臨朝稱制」,那武則天可以名正言順的把皇帝扔到偏殿裡坐著,自己仍像高宗末年那樣代為行使最高權力,再不濟來個垂簾聽政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李治偏偏只說「佐政」,那就意味著武則天只能從旁「輔佐」,就像是一個高參或是智囊那樣的給皇帝出謀劃策,而不是直接走到朝堂上面去決斷是非、下達命令。

至於「駙馬掌兵」,薛紹心想李治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了。新皇帝的皇位要想坐得穩,首當其衝的得是有軍隊的強力支持。李治在軍隊裡瞅來瞅去,北衙的程務挺這些人都是天后提拔起來的大將;薛仁貴或許值得信任但他太老了,誰知道他還能活幾天呢?王方翼遠在千里之外,在朝中沒有任何的根基和影響力,同樣的他也老了一點……那麼挑來選去,還就只有自己的女婿值得信任一點。

如此一來,李治就在遺言當中做出了裴炎打理朝政,天后高級參謀,駙馬執掌兵權的「三權分立」的人事安排。

薛紹覺得,這其中李治對天后的「定位」最是奇怪。他既沒有一腳踢開天后不許她再干政,又沒有明確她的權力範圍。由此可見,李治到了臨終之時對武則天也仍是非常的倚仗,但又並非完全的信任。

二聖一起走過了將近三十年的風風雨雨,他們結髮於危難,扳倒長孫無忌與褚遂良這些顧命大臣真正奪回皇權。他們相互扶持,李治身體欠恙武則天就挺身而出為他打理朝政,這些年來大唐被治理得還不錯,武則天的功勞還是很大的。同時,二聖也一直都在明爭暗鬥,直到李治死的那一刻也仍在斗。

二聖從來沒有真正的完全信任對方,同時又非常的離不開對方。

現在李治終於去世了,這對武則天來說既是莫大的危機,也是莫大的機遇。因為,授予武則天權力的那個人沒有了,同時唯一能夠「壓制」武則天的人,也不存在了!

權力就像是毒品,沾上了就很難再戒掉。朝野上下現在都很清楚一件事情,天后絕不甘心就這樣讓出權柄,退出大唐的朝堂舞台。

在新舊帝王交接君王的這七天裡,武則天可算是忙壞了。她一邊悉心的打理李治的葬禮,一邊聯合裴炎等人大肆攬權,在朝廷的各個機要部門安排心腹,往并州、益州、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