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3頁 (第1/2页)

第0729章 一分為二

大唐即將接受突厥的請求,與之罷兵和解了。

這是繼揚州叛亂平定之後,發生的另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突厥的可汗阿史那骨咄祿在國書中稱,願歸降於大唐帝國,並如同朝鮮半島上的新羅國一樣,從此尊奉大唐為宗主國,年年進奉歲歲納貢。

這是武則天最先對朝野上下宣布的事情。乍一聽起來,仿佛很是振奮人心,因為突厥不戰自降,乖乖歸附了。

但是稍稍有一點政治嗅覺的人都查覺到了其中的異樣——突厥,什麼時候就是一個「國」了呢?

原本,突厥汗國成立的「合法」與否,是一個相當尖銳且重大的問題,重大到直接觸及了大唐的底線。試想,如果大唐治下的異胡部族都像要突厥部族那樣分裂出去獨立成國,後果哪堪設想?

但是這個重大問題,仿佛都被骨咄祿的「請降求和」給悄然掩蓋了。絕大多數的民眾不明真相也很難想到深處;能夠想到深處的人,更加知道如今的大唐不得不暫時犧牲一點底線來換取邊疆的和平。連年的征戰,已經讓大唐內憂外患疲於應對。

說得好聽,這叫退一步海闊天空。

外界能夠知道的,大約也就只有這些了。真正涉及到「兩國和談」的核心細則,卻只有武則天和少數一些宰相重臣們參與和知曉。

薛紹當然也在其中,每一次的和談會商他都參加了。武則天和皇帝李旦都沒有直接參會,只在會後聽取匯報。和談雙方的人選,級別必須對等。

突厥那邊派來的,是他們的葉護阿史那咄悉匐,可汗骨咄祿的親弟弟。「葉護」是突厥的官名,地位僅次於可汗。就連元珍這個統帥突厥所有兵馬大權的阿波達干,在他面前也得遜讓三分。當然若論實權,咄悉匐肯定是比不上元珍的。

薛紹第一次和咄悉匐打交道,感覺他和他的親哥哥骨咄祿截然相反。骨咄祿沉穩厚重內斂大氣,咄悉匐則是油腔滑調狡詐貪婪。他臉上始終掛著謙遜又和氣的笑容,但薛紹分明感覺他胸中藏著隨時可以拔出殺人的錚亮快刀。

和這樣的人,薛紹不想多言。談判桌上的唇槍舌劍討價還價,向來也不是薛紹所喜。於是,幾場會商下來他幾乎從來就沒有發表過一個意見,就像是一個有他不多沒他不少的旁觀者。

談判接近尾聲時,重要的細則差不多都厘定下來了。大唐不愧於「泱泱大國」,在很多問題上表現得相當的大度,其中有一些在薛紹看來甚至大度到了「縱容」的程度。比如說,突厥汗國暫不接受大唐派譴國使常駐他們的牙帳,言外之意不許大唐干涉他們的內政。雙方邊境各自駐軍把守暫不開放通商,突厥暫時不會放回曾經俘虜的大唐子民。其他諸如大唐派官、駐軍,就更加無從談起。

突厥的和談誠意,僅僅表現在骨咄祿獻來的一紙請降國書,和些許進貢的草原土特產。大唐賞賜回去的,卻是不斷退讓的底線和大批的金銀財寶。

薛紹心中自然不爽,但從大局上考慮一番,便也忍下了。實事求是的說,並非是武則天和這些宰相們有多敗家,大唐向有此成例,但凡異邦屬國前來進貢,大唐必然數倍於之的反饋回去。這擺明了賠本的買賣,如果真能換來一段時間的邊境和平,其實倒也划算——打仗燒的錢,肯定比這一點賞賜要多得多。更重要的是,打仗還得死人!

和談到此,基本敲定。薛紹自己用一句話來總結了這次和談,那就是原本生死相搏的雙方,暫時都把刀子藏在了身後,貌似心平氣和的坐了下來、臉上同時掛起虛假的笑容,簽下了一份貌似祥和實則虛假的和平盟約。

最後一次會商罷後,薛紹和宰相們一同前去向武則天匯報。皇帝李旦一直都在後宮偏殿「養病」,武則天總攬朝政之全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