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第1/2页)

薛紹雙眼一眯,狄仁傑的最後一句話,才是重點。顯然他是知道張窈窕一案的所有幕後真相,這是出於一番善意在提醒我,謹防又與武承嗣起了什麼衝突。

薛紹心忖,狄仁傑的神斷與清善之名一同流芳於後世,成為中華史上鼎鼎大名的清官能臣之表率。他雖然是在武周一朝作為武則天的宰相而標秉史冊,但從政治立場上來講,他一直都是堅定的「李唐擁護者」,為此沒少受酷吏折磨,為官一生也是宦海起伏——現在他雖然才只是一個六品大理丞,但言語之間就像上官婉兒一樣頗富春秋筆法,顯然是對武家子侄頗為牴觸,卻對我這個李氏皇族的外戚頗為親近。

「多謝狄公善意提醒。」薛紹拱了拱手,說道,「但我的友人已經事先安排妥當,更有道姑下山遠迎一路相隨操持殯儀,不好再半道改易。想來只是辦個葬事而已,不用做何避諱。再說了,就算我避諱了,想害我的人終究是能尋到別的空子。與其惶惶避之不可終日,倒不如泰然處之,以不變應萬變。薛某,未嘗真會怕了誰!」

「薛公子果真氣度超然坦蕩磊落,狄某欽佩!」狄仁傑拱手回禮,四下看了一眼,猶豫了片刻,低聲道:「今日朝會之上,周國公武承嗣被免去了秘書監一職從而賦閒,只保留了爵位與食祿。右衛將軍武三思也被免去本職轉授閒官。薛公子,不妨多加留意。」

「多謝狄公!」薛紹拱手再拜,原來他一直都是想提醒我小心武承嗣與武三思的打擊報負!……張窈窕的案子不過是一根導火索,二聖之間恐怕早就有了一些磨擦與分岐。李治一個不高興,武則天立馬就把原本想要重用的兩個親侄兒的官都給扒了。狄仁傑是個明眼人,他恐怕早就意識到了這一層,所以他才說「張窈窕一死的背後牽繫甚廣」。

「薛公子不必客氣。」狄仁傑拱手回禮,淡然道,「日前狄某曾與裴尚書在南衙偶遇聊作片刻閒談,裴尚書言及薛公子讚不絕口,說薛公子風雅卓絕器識非凡,是名門貴胄當中難得一見的青年才俊。今日,薛公子以貴胄之尊而親為一娼婦發喪,不畏流言不懼肖小,狄某甚是敬佩,裴公果不欺我!」

「過譽了。我只是做了一些我認為該做的事情。」薛紹微微一笑,看來我替張窈窕收屍發喪一舉,還真能收取一些名聲。

只不過,狄仁傑這番誇讚的話應該只是一些「官腔」,他是在假借裴行儉之口來表明他「擁護李唐」的立場,並有意試探我的立場!……在他看來我既是李唐公主的兒子、當今聖上的外甥、又和裴行儉「關係密切」,理當是同一個戰壕的「戰友」。我初入仕途正愁少朋寡友,狄仁傑不失為一個可以拉攏的對象。

於是薛紹說道:「在下愚見,狄公精忠體國才智非凡,有王佐宰相之材,屈居六品大理丞,還真是有些屈才了。」

「不,不。」狄仁傑擺了擺手,正色道,「狄某才疏學淺資歷淺薄,初任京官就能擔任大理丞這樣一個重要的官職,猶恐不能勝任。再者,大理丞執刑律而斷獄訟,辨黑白而正視聽,懲惡揚善為民請命,能幹不少實事。對於大理丞這個官職,狄某是深愛且深敬!」

「賢者在位、能者在職,狄公勤謹務實,在下欽佩。」薛紹微微一笑,沒錯,狄仁傑應該就是這樣的性格。

歷史上的狄仁傑忠心耿耿精明能幹,同一時代比他賢能的人,還真是不多。但他一生宦海起伏到了晚年將近七旬才真正擔任宰相之職,究其原因,一是因為他的李唐立場在女皇時代並不十分讓人放心,二是他的背後沒有「薛裴」這樣的大仕族作為出身與靠山,再者就是他這個清廉剛正、不事權貴的性格了。

倔老頭兒!薛紹呵呵的笑,心裡暗罵了一聲。

狄仁傑好奇又迷茫的審視了一下自己的衣冠,他怎麼又看著我笑,難道是我衣冠不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