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9頁 (第1/2页)

光是震驚,已經不足以形容姚元崇的此刻的心情了。以他的覺悟不難想到,這一次大非川之戰的意義之重大,足以改變兩國歷史。高原內戰並失去了噶爾家族,本來就是一場重瘡。現在贊普親率三十萬大軍被薛紹一戰打殘,本人還做了俘虜,這離滅國都不太遠了。

至於大周這邊……大非川一戰之後,還有什麼能夠阻止薛紹的強勢回歸,並從此領袖群倫呢?!

此時此刻,吐蕃王朝是存是滅,幾乎是在薛紹一念之間。因此姚元崇不敢絲毫怠慢,馬上先找薛紹談了一談。

其實對於薛紹來說,生擒贊普也是一個「意外」的收穫。自己此行,只為打敗噶爾欽陵而來。

姚元崇問,薛帥可曾與贊普談過了?

薛紹說還沒有,因為我還沒想好,該和他談點什麼。

姚元崇算是比較了解薛紹的,他心裡清楚,以薛紹的思維之敏捷和頭腦之冷靜,哪會不知道該和贊普談什麼?——他就是在等朝廷的人來了之後,再和贊普開談。

這是一位具有高度政治覺悟的統帥,才會擁有的高級「職業素養」。

想到這一層,姚元崇也就不敢擅作主張了。他建議,把大非川的戰況飛馬快報給朝廷。讓女皇來決定,該要怎麼和贊普來談。

這已經不是一場簡單的抗擊外敵的戰爭,而是不亞於當年太宗皇帝平定突厥草原的「歷史大功績」。這樣的功績肯定不能是臣子獨享,必須先要讓女皇成為最大的贏家。

於是姚元崇親自操刀寫下了一篇華辭華美、慷慨激昂的上表,飛送洛陽。只等這篇上表及達京城,必然是天下震驚舉國歡騰。對於女皇來說,這就不僅僅是有益於塑造她的光輝形象了,她的歷史地位都將被拔高許多。

在等候朝廷回令的這段時間裡,薛紹要做的事情也並不少。十幾萬吐蕃俘虜要管制,並不是一個輕鬆的問題。如何對待和處置他們還是後話,那得聽朝廷的意思來辦。但在朝廷的意思抵達之前,薛紹對他們用了一條能讓器弩悉弄吐血的「絕戶計」——他讓論弓仁去招納降卒。

這十幾萬人當中,少不得有許多曾是噶爾欽陵的麾下舊部和死忠,或是與噶爾家族沾親帶親頗有淵源的人物。論弓仁的特殊身份果然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僅用了五天時間,他就招來了三萬勁卒。

和強行發配到軍隊的戰俘不同,這些「主動投誠」的吐蕃降卒不會被列為賤籍軍奴,而是享有一般僱傭兵的待遇,就和之前跟隨論弓仁一同前來投誠的那五千人馬一樣。當然最重要的是,這些人都是心甘情願前來投誠的,這樣就不會埋下什麼大的隱患,將來管理和融合起來都會很容易。

論弓仁前前後後給薛紹弄來了三萬餘高原騎兵,這對中原王朝來說絕對是有錢也買不到的極品寶貝。然而比這三萬人加起來還要更加珍貴的,是論弓仁這一員虎將。

所以薛紹覺得,自己這回真是當了一回爆發戶,賺大發了。

還有一件事情,薛紹也想認真的辦下來。那就是安葬噶爾欽陵。

俘虜器弩悉弄之後,將士們在吐蕃的大營里找到了噶爾欽陵的屍體。雖然器弩悉弄很想將他碎屍萬段棄之荒野,但考慮到噶爾欽陵在軍隊裡的威望,他暫時沒有這麼做。於是他打算戰爭結束之後,再將噶爾欽陵的屍體帶回高原進行處理。

如何安葬噶爾欽陵,對於論弓仁和投誠過來的三萬餘吐蕃將士來說,顯然是相當重要的。因此薛紹決定,無論朝廷將會如何處置器弩悉弄,安葬噶爾欽陵這件事情自己必須給論弓仁做個主。

另外,薛紹派郭安等人去了一趟洮州,把吳銘和月奴接來了。

論弓仁的心情很複雜,按理說噶爾欽陵最應該被葬在高原,但是現在高原上的政治局勢如此複雜,萬一以後有人想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