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部分 (第1/4页)

是奥匈而是俄国,再其次是我们。俄国政府给维也纳地电报既然已经发出去了,那么我们就应该给俄国人一点表示,让他们完全地放心东边。能够在未来的战争中向西、向南全力以赴。金融危机给了协约国以打击。那么在这个时候英法是肯定缺乏底气却又矛盾地渴望战争。战争,不可避免了。现在我们要明确的是严格保持表面的中立。积极地影响双方开战。我想,外交部可以明确地支持奥匈地最后通牒内容,给同盟国吃下这最后一个定心丸。战争一打响,帝国就宣布完全中立并沿远东铁路给予俄国一定地援助。交战双方,我们的国防军都要秘密派遣军事观察员,不偏不倚地掌握战争进程。我们等待了11年的战争。机会绝对不能从我们手里错过!”

“陛下。目前奥匈和德国在外交上努力把奥塞问题限制在地区性纠纷和可能发生的地区性战争之内。英法似乎也同意他们的这种做法,战争似乎还需要添加一把火才能打响。”外交大臣唐绍仪一等龙剑铭说完了加了个建议。

龙剑铭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激动。微笑了一下道:“俄国人应该很清楚帝国的立场了,没有必要再多次一举。他们能够给维也纳发那样的电报,证明了维特政府已经有了对帝国动向地清醒认识。只要俄国足够强势,战争就必然扩大。这一段时间,我们需要强调地就是中立和和平,就是阐述我们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第一要务地立场。可以这样告诉世界,即使欧洲爆发战争,那也是欧洲人的战争。至于在下面怎么做,我想外交部的计划已经很详细了。诸位,不要有一种患得患失的情绪,事情的发展完全在帝国的控制之下,世界大战必然爆发,就在下个月!”

龙剑铭能够明白众人的心思,其实他也有患得患失的情绪。经营了这么长时间就是为了等待这样一个机会,只有这样一个机会才能使大中华帝国快速地走向强大。现在,机会就要从预测、从计划变成现实存在的东西了,恐怕心理素质再好的人也会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仔细地打量了又打量这个世界和自己,惟恐出现了什么砒漏。

皇帝的信心立即感染了所有的人,连“战争必然在下个月爆发”的话都听到,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各自按照各自部门早已经拟订好的计划行事就成了!……

此时的欧洲的权力者们并不象北京那个神秘的办公室里的人们那样,能够非常清醒地看到事实真相,能够把握局势发展的脉搏,甚至能够猜测到结局。各国皇室、政府、外交人员们在忙碌着,还在试图用政治的、和平的手法来调解战争危机。尽管,几乎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成员国中,都有一种想开战解决一切矛盾的冲动,但是理智在告诉这些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们,战争的魔盒一打开,谁也不知道世界将要在战争中走向何方?他们,同样存在一种更严重的患得患失心理,同样需要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尽量地避免战争。可是,潮流所向,浪潮汹涌,战争已经蓄势十年甚至更长一些时间了,战争的洪水巨浪只需要一个小小豁口就可以摧垮最理智的人的理智!从而席卷欧洲甚至席卷全世界!

欧洲长期的军事、政治、经济对立和长期的亚战争——军备竞赛,在金融危机、巴尔干危机的挑逗下,让人们在不情愿战争、不想扩大战争的心态下走向战争……

1914年7月26日,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爵士向维也纳和柏林建议,提出由英、德、法、意四国来调停奥塞不和。拍林很干脆地、没有给爵士任何颜面地拒绝了。德国人用奥塞争端是该两国的事务为由把英国外交大臣的提议直接扔进了废纸萎。

7月27日,格雷再次向拍林提出调停建议。这个时候的德国皇帝也许想到战争会扩大,会造成英德之间的残酷较量,因此让他的政府总理贝特曼霍尔韦格与盟友商量。奥匈帝国没有马上答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