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2/5页)

宋卫平手里涉嫌收黑钱的裁判名单,着实吓坏了中国足协。

表面上,阎世铎亲赴杭州声援打假,但足协一开始就琢磨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2002年1月23日,在足协召开新闻发布会,足协副主席南勇说,只要主动认错、退钱并检查深刻的裁判,足协将不予曝光,并继续使用……

无疑,足协把扫黑又上升到了“政治高度”,这种政治不仅考虑到足球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也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他们的政治是,2002年是世界杯年,中国足球的丑闻一旦闹大了,足协的乌纱帽将会被摘掉。当然,也说不定顺着“黑哨”挖下去,会挖到隐藏在足协里的“黑官”。

偏偏在此时,上海中远状告《球报》的官司胜诉。

现在回忆七八年前那一系列戏剧性情节时,我都怀疑当年的足协是在两条战线作战。一是使出浑身解数来扑灭杭州燃起的扫黑大火;另一个战场是,他们怂恿或唆使上海中远状告《球报》,以达到敲山震虎、围魏救赵的目的。

事实上,中远状告媒体的胜利,无疑是对裁判一方无声的支持。

闻听这个消息后,几名不时被媒体点名,或已进入宋卫平涉黑名单的裁判,纷纷向媒体或宋卫平、李书福发来律师函。

大意是:这是法制社会,如果你们再不负责任地说话、报道,你们将以诽谤罪或侵害名誉权的理由被告上法庭。

人们疲惫了,麻木了,悲观了,绝望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一封捏造的忏悔信?

只是,在任何一件引起公众瞩目的社会事件中,如果某些足球管理部门不想视民意为粪土,最终都会找出一两只替罪羊宰杀,以达到息事宁人、天下太平的目的,从而也完成对法制社会最蹩脚的注解。

2002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打假扫黑迎来了转机。

在2002年1月初的浙江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陈培德与另外四十一位代表一起提交了《司法介入足坛打假扫黑》的议案。全国“两会”期间,这份议案略经修改,又由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毛昭晰交到了提案组。同时,占旭刚的教练陈继来也以人大代表身份提交了议案,要求司法介入足坛扫黑打假。

2002年3月14日,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韩杼滨专程通报了事情的进展——2002年2月25日,最高检下发了通知,要求依法处理足球“黑哨”。通知上第一次明确,对于足球裁判的受贿行为,可以依照《刑法》第163条,以公司、企业人员受贿依法逮捕,提起公诉。

这一通知被视为最高检察院针对“黑哨”出台的司法解释。司法介入扫黑,由此不再存在技术障碍。司法真的介入后,人们才发现过去那些传闻都没有法律意义,整个扫黑斗争给司法留下的唯一证据,就是曾放在陈培德办公室里的那四万元钱和一封忏悔信。

我们不妨欣赏一下这封忏悔信。

一个来杭执法裁判的自白

我是一名裁判,曾经来杭州执法过绿城主场的某一场比赛,也曾经通过中间人接受过绿城主场的黑钱,对吉利和绿城两个俱乐部敢向中国足坛的黑暗势力发起挑战的勇气,表示由衷的敬佩和赞赏。特别是绿城,因为他们明年还要参加甲B联赛。

我执法足球联赛多年,吉利和绿城所讲的“假球”和“黑哨”的确存在。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虽然我执法的初衷不是这样,也不愿是这样,但一旦进入这个所谓的“圈子”,就身不由己地参与了这种罪恶的交易。每参加一次那种罪恶的交易,我都会受到一次良心的谴责。现在两个俱乐部不惜受到打击报复,敢于向中国足坛的黑暗势力发起挑战的行为,深深地震撼了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