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2页)
万里嫦娥一线牵(3)
在“嫦娥一号”发射前,我国利用欧洲空间局的Smart1月球探测器进行了USB+VLBI综合测定轨试验,首次验证了测控系统对环月探测器的测定轨能力,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万里嫦娥一线牵。寄托了华夏民族月球情结的“嫦娥一号”,会源源不断地向她的父老乡亲报告月宫里的秘密。
“卡西尼?惠更斯”土星探测计划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欧洲空间局和意大利航天局的一个合作项目,“卡西尼…惠更斯”土星探测器是人类迄今为止发射的规模最大、复杂程度最高的行星探测器。1997年10月15日“卡西尼?惠更斯”发射升空后,于2004年7月1日进入土星轨道。2005年1月14日,中国参加了国际联合观测,上海天文台25米射电望远镜观测了该探测器进入土卫六大气层到着陆的全过程。
嫦娥绕月有归宿
对于探月工程来说,地面应用系统既是科学探测的起点,又是完成科学目标的终点。说它是起点,因为探月工程的科学计划从这里确定,说它是终点,因为最终科学探测成果又将从这里诞生。换句大白话,“嫦娥一号”绕月飞行说到底,是为了得到有关月球的信息,是为了研究、探索月球,是为了开发月球资源服务人类,是为了人类迈向深空的脚步走得更远。这才是“嫦娥一号”的使命、真谛和归宿。
探月工程的地面应用系统便是嫦娥绕月的归宿地。这个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承担研制,包括运行管理、数据接收、数据预处理、数据管理和科学应用与研究等五个分系统。其主要任务是,科学探测业务运行管理,科学数据接收、存储和管理,科学数据处理、应用和研究;建设北京50米天线地面站和昆明40米天线地面站,开展卫星数传信道下行数据的接收、落地记录和地面传输;开展科学数据的存储、归档、备份、授权发布,以及科学数据的处理、解译、应用和研究。
所谓运行管理,就是有效调度和管理“嫦娥一号”上的8只眼睛。嫦娥绕月后,她的眼睛是最忙碌的“器官”,哪只眼睛什么时间该干什么工作,什么时间该闭眼休息,都是通过“运行管理分系统”来发号施令的。在它的管理下,8只眼睛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完成各自的使命,成为地面科学家忠实的“眼线”。在这个分系统的支持下,研究人员能够制定并分发各种计划,?调测控系统和整个地面应用系统的任务,监视、控制其他分系统和月球探测器的工作,及时有效地完成预定的科学探测与实时数据接收、处理和各种探测产品的生成。研究人员还将在这里完成对月球探测器的管理,以及天地对接试验和月球探测器的在轨测试,它是整个地面应用系统的“神?中枢”。
所谓数据接收,就是接收“眼线”所发现的情报。“嫦娥一号”采集的数据?过卫星上的传输天线向地面发射。星上的数据传输天线有两个,一个是指向地球的定向天线,另外一个是没有固定指向的全向天线。由于地月之间的距离太遥远,要接受“眼线”的情报,必须采用大口径的接收天线,降低天线及接收机的噪声温度,并采用新的信源压缩方法和信道纠错编译码等通信技术,以改善信道传输质量。因此,在北京密云水库的北岸建设了一座直径达50米的天线;在云南昆明的凤凰山上,建设了一座直径为40米的天线,它们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数据接收天线。这两座天线时刻保持与嫦娥的联系,把“眼线”报来的情报全部收集、存储起来。数据接收分系统是地面应用系统的“情报站”。
所谓数据预处理,就是把情报站里的情报“?译”成一般人能看得懂的信息。“嫦娥一号”传回的数据是相当于密码的二进制数据,依靠数据预处理分系统,二进制数据被转换成能够被广大科学家使用的图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