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頁 (第1/2页)
天京事變以後,太平軍的形勢也曾一度好轉,只是因為清廷一貫排擠漢人,任用滿洲親貴統領江南江北大營,罷了曾國藩,自斷臂膀而已。等到曾國藩復出,統領四省軍務,很快將大傷元氣的太平軍撲滅,孤軍奮戰的石達開也不能倖免。
&ldo;徐先生如何看待太平軍?&rdo;葉楓和徐榮村站在船頭,看著越來越遠的福州港,低聲問道。
徐榮村沉吟了一會,才道:&ldo;不過是漢之黃巾。唐之黃巢而已,亂國有餘,治世不足。&rdo;
葉楓笑了笑,太平軍戰略上最大地問題便是缺少穩固的後方,過早進入南京,導致四面受敵,一直處於作戰狀態,缺少建設,到了天京事變以後,除了天京附近。其他各部雖然聲勢浩大,卻淪為流寇,他們缺少的就是朱元璋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最終落得和漢末黃巾軍一樣的結局
他也忍不住感慨:&ldo;好一個亂國有餘,治世不足。
那麼徐先生以為,接下去便是亂世?是三國呢,還是五代?&rdo;
徐榮村滿臉憂色:&ldo;時移世易,今時不同往日,如今地方豪紳擁有的力量比諸從前更加強大,兵甲器械也更精良。太平軍所過之處,皆遭攻擊,內部又起紛亂。自損力量,或有曹操可挽狂瀾於即倒。&rdo;
&ldo;黃巾軍就是這樣敗了,&rdo;葉楓點頭道。
&ldo;但是如今的地方團練又不同於關東諸侯,曾國藩大人守制丁憂,湘軍的軍權已歸屬朝廷,已無分裂的可能,&rdo;徐榮村作為商人。當然希望國內的環境能夠安定。
葉楓哈哈大笑:&ldo;徐先生不止是個商人,這政治眼光也很敏銳,朝廷就是怕形成地方割據,才奪了曾國藩地權。可在我看來,這個朝廷已經腐敗透頂,都是王懿德這樣的無能官吏,他們用不好兵,湘軍始終是曾國藩的,他遲早要復出。只不過清廷統治早已根深蒂固,更加上周圍列強環伺。分裂定然不會。割據或許可能。&rdo;
葉楓清楚地知道未來的歷史走向,太平軍終是敗了。曾國藩復出後曾任兩江總督,督辦四省軍務,以他當時的影響力,有湘軍在手,加上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劉坤一、曾國這些人的支持,起碼南中國已經在手。在中國的歷史上,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是什麼原因讓這些軍權在握的漢臣無動於衷,葉楓很難猜測他們當時的想法,他只是可惜中國可能錯失了一次成為近代強國地最好時機。
葉楓一直在思考自己的中國攻略,除了以技術和投資大力發展工業,一直也沒有確定具體的策略,因為他面對地是一個無比保守的老大帝國,他的這種努力很可能會遇到各種料想不到的麻煩。尤其是清廷統治者不可能站在整個國家和民族利益的立場推行新政,骨子裡都藏著保守兩個字,只有在逼不得已時,才會做出改變,也許只有推翻這個保守的政權才能看到希望。
但是,要推翻這個保守的政府也不容易,太平天國運動一起,全國各地紛紛舉辦團練,圍追堵截,屢敗屢戰,始終不曾放棄。固然有太平天國政治舉措不當地原因,但是後來洪仁\推出《資政新篇》也沒得到太多支持,這也說明中國人的思想還沒有轉變,還抱著忠君守地那一套,這也許就是曾國藩沒有造反的原因。
那就等他們慢慢改變?葉楓覺得這樣也
事實證明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推動,革新是很困難的,要大辦工業,也會遇到很多障礙。即便是後來曾國藩、李鴻章發起的洋務運動,起步比日本早,成果卻比日本小,期待它逐步改良,在世界飛速發展的情況下,顯然是不合適的。
試想,以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的權勢,也只能徐徐而前,不是他們認識淺薄,實在是清廷中阻力太大,修電報、開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