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頁 (第1/2页)

趙烈文沉吟了一下,才道:&ldo;其實趙某心中最大的疑問,第一便是這思想自由之法,天下有道,自當循道而行,如華夏公學這般做法,販夫走卒也可上台演說,動輒爭吵不休,豈不是藏矛盾於人心?激禍亂於將來?&rdo;

&ldo;敢問趙先生,我華夏治亂更替,可有哪回是因為思想的紛爭?&rdo;葉楓笑了笑,反問道。

趙烈文皺了皺眉頭,他熟讀史書,華夏幾千年的歷史迅速在眼前流過,周代商是因為商紂殘暴,周代分崩離析是因為諸侯勢大,其餘諸如秦代、隋代二世而亡,漢末軍閥混戰,唐末藩鎮之亂、黃巢起義,宋亡於蒙古,明亡於清。似乎都與所謂的思想沒有關係。

&ldo;然則必先有禮樂崩壞,再有亂世,未嘗聞禮樂行而天下大亂者!&rdo;趙烈文換了個說法:&ldo;譬如明末,奢華淫逸,無君無父,方會亡國。&rdo;

葉楓突然發現自己可能犯了個錯誤,就是不應該和趙烈文來探討問題。對方顯然是非常頑固,要想將這個話題辯白清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ldo;然則趙先生有沒有想過,是禮樂崩壞導致天下大亂。還是天下大亂以後禮樂崩壞?&rdo;

&ldo;就拿明末來說,暫且承認趙先生說的奢華淫逸,然則明末奢華在於江南,而不在東北,為何是東北亂,西北亂,而不是江南亂呢?&rdo;

葉楓不想和趙烈文在這個問題上過多糾纏。去討論前明的得失。不等趙烈文說話,他又道:&ldo;而且趙先生有些偏離話題了,我們現在說地是思想自由,會不會帶來戰亂紛爭,而不是驕奢淫逸,事實上,我和趙先生一樣覺得驕奢淫逸必然導致亡國,在這一點上,我們並不存在分歧。&rdo;

&ldo;回過來說。還是明末的例子,明末的動亂,在西北為饑荒,農民無法可活方才揭竿而起;在東北為建奴,是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衝突。是利益衝突。而不是什麼思想衝突。&rdo;

趙烈文抿著茶水,有些無語。確實如葉楓說的那樣,李自成雖然打出不納糧的旗號,但只是口號而已,至於滿清,入關以後的所作所為很多都繼承了明朝那一套。

&ldo;記得葉大人曾經說過,此曾五千年未有之變局也,趙某也如此覺得,大人為什麼不說說現在地太平軍和大人的華夏軍呢?豈不是正是因為思想上的紛爭?&rdo;

葉楓哈哈笑了兩聲:&ldo;趙先生說到點子上了,可是趙先生知道我為什麼要搞這個四省獨立嗎?就是因為在朝廷不容許思想爭鳴。&rdo;

&ldo;但是我華夏不同,有意見都可以發表,辯白,哪怕你是反對我的,哪怕你不同意內閣地政策,都可以出來講。不但可以講,還可以爭取民眾的支持,然後參加議政會的選舉,如果你的建議在議政會上得到通過,那麼政府就要執行,如果朝廷說,可以採納這樣的做法,那麼我華夏必然聽從中央號令!&rdo;

&ldo;恐怕也不是這樣啊,難道華夏還可以實行不同的政策?各個省做的事情都不一樣?&rdo;趙烈文不信地說道。

&ldo;都不一樣顯然是不可能,各省要服從中央,但是中央採用什麼政策,也是大家投票地結果,&rdo;葉楓解釋道,其實這個事情確實說不清楚,因為不管什麼政策,總歸會是有人支持有人反對地,不可能沒有人反對,那就只有少數服從多數。

&ldo;那少數的那些人就能接受?如果他們不接受怎麼辦?&rdo;趙烈文果然問起這個問題。

葉楓搖了搖頭:&ldo;自由也不是絕對的,當然是要受到限制的,如果越過了底線,那政府還是會動用各種手段來干涉的,其中包括武力。&rd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