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頁 (第1/2页)

面對飛速發展的上海,丁日昌同樣感到很無力,只能盡他自己的努力去推行儒學,安撫民生,化解工業化中出現的矛盾。

第六集 中國攻略 290 土地

新幣發行,新式的銀行在四省正式運營,加上各種鼓勵性的工商業政策,民間資本被調動,上海的工商業投資呈現出飛速增長的狀態,近代工廠紛紛建立,商業貿易非常興盛。

商務部鼓勵民間資本的發展,官方則側重於引導並創造條件,江南本就是商業氛圍比較好的地區,勇於弄潮者比比皆是,加上政府的宣傳,因而形成投資興辦工商的熱潮。

在工商業發展的條件方面,首先是航道的疏浚和鐵路的修築,所謂要致富,先修路,在這個時代同樣適用,另外就是基隆和福建生產的蒸汽輪船,運輸效率大大超出傳統的航運,受到商人的熱捧,基本上有船出來就能賣掉,甚至生產速度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所以在上海的黃浦江和寧波都在修建新的船塢和造船廠。

在刻意引導下,新式工業也以較快的速度在發展,機械化的繅絲廠、紡織廠、碾米坊、榨油坊等發展迅速,經營肥皂、布匹、煤油的雜貨店也逐漸增多。

正如趙烈文所看到的那樣,上海城內無奇不有,在雜亂的腳步背後,是一個節奏變快的近代化城市正在崛起。

與上海一樣,四省境內因為掃清了戰亂,稅賦也變得較輕,財政部廢除原本清朝的稅賦制度,逐步推行新稅制,比以往相比,新稅制變得更加明晰和簡潔。什麼該交什麼不該交非常清楚。

新地稅賦制度廢除人頭稅。統一以田畝作為計稅標準,為了實施這個制度,並為內部治理創造條件,將對四省田地進行重新丈量。

關於土地制度,總督府內部有所爭論,主要是葉楓和其他人之間地分歧。容閎在憲法中寫入土地私有,被葉楓否決,葉楓認為土地也就國家領土,是屬於國家的,如果土地私有的話,豈不是可以將國家的領土給賣了?

馮桂芬等人代表傳統的地主和文人,認為土地自然應該屬於所有者。當然要說土地是國家的。也未嘗不可,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容閎則從資本主義地土地私有制入手,他認為既然公民財產權受法律的保護,那麼土地作為財產的一部分,也應該受到法律的保護。

葉楓否定了容閎的說法,他知道土地對中國的重要性,清末土地兼併嚴重,這也是歷朝歷代都會出現的問題,土地集中到少數人手裡。很多農民都沒有土地,他們要生活就得租種地主地土地,為了保障地主地權益,他們必須交租金,而且還不能隨便更換佃主。也就是說雙方會形成主從關係。

如果以法律的形式承認地主對土地的占有合法。那麼很多人就沒有土地,這種情況下。就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維持原來的租佃關係,那麼佃戶就沒有人身自由,工業的發展缺少足夠的勞力;如果是廢除這種人身依附關係,那麼在工業時代來臨的情況下,佃戶肯定會選擇務工,而不是務農,就會有田沒人種,地主肯定不會自己去種地的。

現在有一點是肯定的,這種人身依附關係肯定要廢除,那麼大量無地地農民要麼租種田地,要麼務工,應該說工廠的勞動力肯定沒問題,但是有些地主的田沒人種是肯定的,因為不管怎麼說佃戶的積極性是有限地。

蒸汽機時代地農業耕作效率並沒有太大的提高,農田耕作還是傳統方式,即便是新式農機問世,以中國地人口和土地,單純靠地主的農場也是解決不了糧食問題的。

也可能是前世的情結,葉楓總說服不了自己讓大部分人中國人都成為&ldo;無產階級&rdo;,連自己的土地都沒有。

何況這樣還有個最大的壞處,那就是地主都經營自己的土地了,工商業的發展就會缺乏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