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 (第4/4页)
理吾等在平原拼死作战。那蔡安贞却借刺史府的名号,狐假虎威诈取北海吾一定要治其罪过”
“大公子息怒。蔡安贞此人向来擅长借势。任东莱太守借的是主公之势,夺北海借的是大公子之势。故说其狡诈如狐一点都不为过。然蔡安贞为人处事却颇为圆滑,想要捉其把柄并不容易。正如此番其在夺取北海之后,并没有擅自兼任北海太守,也没有命其心腹代管北海,而是将北海太守的印绶连夜送到了大公子手上。光凭这一点,大公子就无法治她的罪。”郭图摇头否定道。
“难道此事就此揭过?”袁谭扼腕不甘道。
“此事当然不能就此了结。”郭图三角眼一翻,拱手进言,“老夫以为大公子当务之急,应速将蔡安贞召来平原大营听候调遣,谨防其再借征粮之名吞并青州其他郡府。并令派遣心腹之人尽快赶往北海出任太守,主持北海大局。”
“先生言之有理。吾这就差人办理此事。”袁谭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可跟着他又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似地,略带迟疑地向郭图探问道,“先生,让谭将那蔡氏调来大营,可是有意撮合?”
郭图听袁谭如此一问,先是一愣,接着便捻须笑道,“撮合什么?”
“撮合吾与那蔡安贞。”袁谭不自然地支吾道。
“那大公子意下如何?”郭图反问道。
“吾不想借女流之力占据青州。”袁谭仰起头傲然回应道。
不可否认,袁谭的回答单纯而有气势。倘若袁谭只是一个将军,郭图会认为他是一个有志气的人。但袁谭不是单纯的将军,他是袁绍的继承人。作为袁氏一门的家主,拥有这样的想法无疑是任性而又幼稚的。甚至不无夸张的说,仅凭袁谭这一句话就能让大多数谋士弃他而去。然而郭图恰恰属于那种少数派。在他看来,袁谭虽缺乏心机与长远的目光,却胜在听得进进言,且颇为护短。说白了,就是好控制。相比之下三公子袁尚虽小小年纪表现不俗,但他的母亲刘氏性情太过要强,让内宅之人插手政务总不是件事。所以郭图就算明知袁绍偏向三子袁尚,却依旧决定辅佐大公子袁谭做家主。更何况这一次郭图还偏偏同袁谭一样并不赞成袁蔡联姻。
这不,袁谭的话音刚落,郭图便欣然迎合道,“不瞒大公子,老夫也认为大公子不宜迎娶蔡安贞。”
难得碰上“知音”的袁谭带着兴奋的语调求证道,“公则先生也如此想?”
不过郭图可不会像袁谭那般为了所谓的男人面子而拒绝可以夺得一郡之地的机会。所以他跟着便肃然地向袁谭解释说,“大公子莫要误会。倘若换做其他寻常女子,老夫会头一个支持大公子将其纳入内宅,并顺势吞并东莱郡。然蔡安贞并非寻常女子可比拟。此女狼子野心,成难久养,大公子若娶其为妻,那便如徐州的刘备收吕布。”
要知道郭图的这个比喻在此时此刻是十分诛心的。须知,就在不久之前吕布刚刚趁刘备与袁术交战之际夺取了徐州。郭图此言无疑是在变向暗示蔡吉未来会像吕布那样背叛袁绍。因此袁谭听罢其所言,当即就脸色一变追问道,“先生意思是蔡安贞会夺青州?”
“当下蔡氏孱弱,尚不敢有所造次。但以其脾性来看,一旦东莱羽翼丰满,其定会趁机自立门户”郭图脸色阴沉地预言道。说起来,郭图是继沮授之后袁绍幕僚团中少数几个看出蔡吉有奇才的人。但相比沮授在发现蔡吉才华之后,千方百计地想要将这奇女子招纳入袁绍麾下。郭图对蔡吉的欣赏引申出的是戒备与敌视。这种戒备最初是在郭图为蔡吉宣旨之时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