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部分 (第1/4页)
“八万斛。”
“三万斛。”
“七万斛。”
“四万斛。
“六万斛,不可再少!”曹操骤然虎起脸道。
蔡吉亦不甘示弱,伸出手道,“五万斛稗米·不可再多也。”
曹操的脸色旋即由阴转晴,哈哈大笑道,“五万就五万。但齐侯要在五日之内运抵,五日之后孤要过黄河。此乃军令!”
“喏。蔡吉领命。”蔡吉长袖一甩恭恭敬敬地俯身一拜。
之后曹操又让荀攸同蔡吉就渡河、交粮等事务商讨了诸多细节。如此这般,两人一直商讨到黄昏时分,蔡吉才带着赵云起身告辞。得了粮草与船只摆渡的曹操,自然是热络地亲自将蔡吉等人送出了辕门。
此刻目送着蔡吉渐行渐远的背影,曹操瞬间就收敛起了笑容,满含杀气地向身旁的荀攸问道,“公达,孤若先前在大帐内设下刀斧手,汝说会怎样?”
荀攸先是一怔,旋即回答道,“东莱或会易主。”
“哦?”曹操饶有兴致地回过头追问道,“公达认为会易给谁?”
荀攸不假思索地报出了名字,“太史慈。”
“为何是太史慈?”曹操奇道。
“攸以为东莱之主会易给太史慈原因有三。”荀攸伸出三根手指道。而曹操则露出了说来听听的表情。于是荀攸便扳起手指解释道,“其一,太史慈武勇善战,在齐军中甚有威望。其二,太史慈出身黄县,乃东莱本地人。其三、齐侯府幕僚在蔡吉经营之下已成一体,就算东莱现下捧一幼儿为主,亦能制霸一方。”
“故而孤若杀了蔡安贞便是在为太史子义做嫁衣?”曹操挑眉问道。
荀攸摇了摇头道,“太史子义自然不能与蔡安贞相提并论。只是主公若真伏杀蔡安贞,太史子义怕是会兴兵为其报仇。与其如此树敌,不如······”
“不如待蔡安贞与太史子义翻脸之后孤再出手。”曹操替荀攸说出了下半句话。
“司空英明。”荀攸心悦诚服地朝曹操拱手一揖道,“蔡安贞虽才华横溢,但其却有一致命弱点,那便是其既无宗族相助,又无子嗣相继。一旦身死,基业便会落入他人之手。以蔡安贞之精明不会不察,时日一长其定会对太史慈心生戒备。届时主公只需挑拨一二,便可令其主仆反目,从而坐收渔利。”
“若蔡安贞与太史子义不翻脸,孤又当如何?”曹操不置可否地问道,“太史子义可是与赵子龙一般以忠义著称。”
“就算蔡安贞与太史子义不翻脸,齐侯府有朝一日亦会分裂。”荀攸断言道,“蔡安贞无宗族可依,为压制青州本地世家,其素来喜好任用寒门之士。太史慈、郭嘉、张辽、庞统,莫不如此。然则河朔之地不比东莱那等滨海偏郡,北地世家众多,蔡安贞若想经略冀、幽二州必得启用世家子弟。试问以蔡安贞之家世日后又如何压制得了北地世家?”
“公达言之有理。”曹操感同身受地点了点头。虽说荀等文臣曾为曹操打气,说他出身名门。曹操本人却深知自己出身其实并不好,他能有今日成就除了自身的才华出众之外,更多还是仰仗了曹氏和夏侯氏人才辈出的优势。可就算是如此,曹操为了压制豫、兖两州的世家,防止治下出现分裂势力,他依旧启用了大量寒门之士。因此曹操十分理解蔡吉眼下所处的困境。正如荀攸所言,蔡吉控制的地盘越大,日后面临分裂的危机也越大。想到只要蔡吉内部一经出现裂痕,自己便可乘虚而入,曹操便觉割出去幽州和半个冀州无伤大雅。
且就在曹操暗自推演蔡吉内部会如何分裂,自己又能以何种方式介入之时,站在一旁的荀攸冷不丁地冒出了一句道,“其实主公先前就算设下刀斧手,亦难取蔡安贞性命,毕竟其有赵子龙护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