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1/4页)
是对“经”而言,是方士化的儒生编集起来附合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西汉后期,从董仲舒开始的大讲符瑞灾异,把儒家神学化以后,谶纬迷信开始广泛流传。王莽、刘秀都曾利用谶纬神学宣扬自己当皇帝乃“天命”所归,是神的意志。特别是刘秀,对谶纬崇信甚笃,无论用人施政,还是决策重大问题,都要以谶纬作根据。只是刘秀可能不曾想到百年之后,亦会有人借神之名对他的子孙袖手旁观。
不过蔡吉今日找段奎等人过来可不是听他们大谈什么天谴的。因此她当即便开口点明道:“李傕、郭汜等人固然天怒人怨。但陛下和京师的百姓却是无辜的。而今京师历经旱灾、蝗灾、地震,吾等身为大汉臣子难道就此袖手旁观吗?”
段奎等人被蔡吉如此一说老脸多少都有些挂不住。可就在这时,先前没有发话的管统反倒是替段奎等人解释起来,“小蔡府君误会了。并非吾等想要袖手旁观。只因而今朝廷由董贼余孽所把持。吾等就算是将钱粮上贡至京师,最终也只是落入贼手。陛下与京师百姓不会因此多分一枚钱,多收一粒粮。”
“小蔡府君心怀忠义实乃吾辈之榜样。但万万不可因妇人之仁而资贼啊!”黄珍连忙也跟着一边给蔡吉戴高帽子,一边拐着弯地反对救济长安。
而段奎则直接向蔡吉拱手进言:“请小蔡府君三四而行。”
其实蔡吉原本只是想让段奎等人出点钱粮上贡朝廷,以期在汉帝眼里留个印象,同时也为自己打响名声。那曾想她才一提此事,管统、段奎、黄珍三人就异口同声地表示反对。蔡吉心想早知如此真应该将在城外练兵的太史慈一起招来。至少以太史慈的脾气定会支持自己向朝廷捐献钱粮。
不过既然大义说服不了眼前这三只老狐狸,那咱就改换利诱好了。想到这儿,蔡吉当即一摆手正色道:“诸君所言,吉都知晓。然吾等是向朝廷捐粮是出于对陛下的忠诚。吾等又岂能因惧怕李傕、郭汜这等贼子而放弃忠义。更何况君不见徐州的陶使君不也曾遣赵昱前往京师上贡。”
蔡吉之所以会提陶谦派赵昱上贡一事是有原因的。须知当初徐州名士赵昱和王朗曾建议陶谦派使者前往京师上贡以表明其对汉室的支持。陶谦欣然同意了两人的建议。而汉帝接到贡品和奏章后赞赏并升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赵昱被升迁为广陵太守;王朗则被升迁为会稽太守。故蔡吉此刻的提及此事的言下之意就在暗示,段奎等人这会儿去京师雪中送炭可能会有意外收获。
果然蔡吉的话音刚落,段奎与黄珍都不约而同地露出了迟疑之色。然而管统却在这时候一棒子打醒二人道:“小蔡府君此言差矣。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陶谦上贡时天下尚未爆发饥荒。但眼下中原各地赤地千里,不少州郡的粮仓早已见底。东莱若是在这时节向朝廷上贡钱粮,无疑是在昭告天下东莱有余粮。小蔡府君汝身为太守也因知晓,东莱能保下这点存粮不容易。倘若因此而招来兵灾,那可如何是好。”
管统之所以会如此坚决地反对向朝廷捐献钱粮,倒并不是说他对汉室已没有感情。而是管统对袁绍的忠诚有限于他对汉帝的忠诚。故他的一举一动皆以袁绍的利益为先。在管统看来心怀天下的袁绍与挟持汉帝把持朝政的李傕、郭汜之流乃是死敌。无论蔡吉出于何种原因向长安上贡都是在资敌。管统自付,自己既然已向主公保证要将东莱郡拿下手,就决不能允许东莱郡再向其他势力示好。
不过管统的目的虽狭隘,但他这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倒是真起了作用。不仅让段奎与黄珍又恢复了先前那般坚决反对上贡的态度。就连蔡吉本人都有些动摇了起来。东莱军力尚弱真要因粮食而招来其他势力攻击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毕竟眼下东莱最需要的还是修生养息,而非来自朝廷的虚衔。
管统见蔡吉低头思虑不再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