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 (第4/4页)

知道光凭龙口商港的话,或许还真能引来一些走海路的富商投钱。可若只是港口的停靠权的话,恐怕就应者寥寥了。于是为了不让如此妙计,因蔡吉的贪心而泡汤,段融连忙向其劝说道,“恕融直言。府君此举太过苛刻,融恐富商闻之会对此事兴趣乏乏。”

蔡吉听段融这么一说,便虚心问道,“哦?何以见得?”

“府君,有所不知。由于骡马运货有限,且骡马乃活物要吃要喝,故历来内陆水运都比陆运成本低,且便捷。然而走海路的成本却比走陆路还要高,只因海上风大浪急,稍有不慎就可能船毁人亡。不瞒府君这渤海之上每年葬身汪洋者不下万人。吾等也只是凭着祖辈传下来的手艺,这才敢在龙王嘴里讨饭吃。故肯冒险走海路的商贾远少于府君的估算,倘若府君再附以如此苛刻的条件,融恐难招商贾来龙口港停靠。”段融语重心长地告诫道。

段融的一番肺腑之言在蔡吉听来还是有些道理的。特别是关于海难的说法,绝不是在危言耸听。至少当初汉武帝就曾因东莱当地人的劝阻而放弃亲自率船队出海赴蓬莱求仙人的打算。然而蔡吉却并不会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计划。因为东莱现下的财政情况也不允许她有所退缩。虽说蔡吉先是让管承等人打劫三韩贡船,后又与三韩通起了商,且这两项举措在短时间里都为她带来了大笔财富。然而在蔡吉眼中,这两条财路,却都不是长久之计。毕竟海上劫掠之类的事也只可暂时为之,做多了反而会影响渤海上了海运。而三韩乃是小国,市场有限,人力有限,加之又有公孙度的势力插手,其商业潜力并不大。因此想要真正兴旺东莱,还需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上打主意。更为确切点说是要在东汉南北贸易上打主意。

所以这会儿的蔡吉在低头想了想之后,又张口说道,“伯明言之有理。关于商船停泊的条件本府会再做考虑。正所谓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做生意总是要讨价还价的嘛。不过本府并不认为眼下海路会比陆路凶险。君不见如今天下大乱,各地烽火四起。远的不说就以河北为例,自打袁绍与公孙瓒交战以来,幽冀两州的商道几近断绝。倘若幽冀两州的商贾改走海路绕过战场那两州岂不是又可通商了。故本府以为相比陆上动辄一次死伤上万人的大战,以及肆虐的各地盗贼,海上的那点风浪又算得了什么。”

蔡吉的一席话让段融感触颇深。因为据段融所知幽冀两州的一些有实力的商贾确实已经改走海路,以求避开袁绍与公孙瓒之间无休止的争战。但光凭这一点,显然还不能说服段融。只见他略微想了想之后摇头道,“府君所言非虚。只可惜,幽冀两州战事再怎么激烈,此二州的商贾也只是往来于渤海之上,不会来东莱泊船啊。”

“那倘若扬州和徐州爆发大战呢?”蔡吉饶有兴致地反问道。

“府君的意思是袁术会攻徐州?!”段融倒抽一口冷气愕然道。由于之前一年徐州都饱受曹操蹂躏,加之徐州州牧陶谦又已抱病在床半年有余,因此段融一听蔡吉所言立马就想到徐州会被袁术入侵。

须知,同为汝南袁氏出身的袁术乃袁绍同父异母的亲弟弟,其现下割据扬州一地,俨然以江淮王自居。不过袁术虽与袁绍是亲兄弟,可天下人皆知他二人关系闹得很僵。原来袁绍虽为兄长却是个婢女所生的庶子。故袁术一直都看不起袁绍。然而各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群雄却大多依附袁绍。袁术见状便怒骂他人宁可追随自己的“家奴”(指庶出的兄长袁绍)也不追随自己,还写信给公孙瓒说袁绍不是袁氏子孙。袁绍闻讯后便联合刘表,想南北钳制袁术。而袁术亦不肯坐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