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3/4页)

个可以托付的朝臣,结果一试之下是只上不了台面的硕鼠。事已至此,惩处侯汶给长安百姓一个交代已不可避免。可是如何处罚侯汶却又成了摆在刘协面前的一道难题。诚然侯汶做出了如此不齿之事,可此人终究是自己提拔上来的,倘若严惩侯汶,不等于就是在扇他刘协自己的嘴巴。且李傕等人尚知护短,若自己这个做君王的都不为臣下担待,会不会被朝臣当做薄情寡性之人?会不会从此之后便再也没有人肯帮自己?

年少的刘协本就缺乏执政的经验,加之又没有好的老师在旁指导,其做事自然也就只好以身边的人为参照。因此过了半晌之后,刘协终于下定决心开口道,“刘其。”

“臣在。”侍中刘其出列领命道。

“朕命汝严查。至于侍御使侯汶,御下不力,杖棍五十,以尽效尤。”刘协冷着脸下令道。

刘协此举明里是打了侯汶五十军棍,可暗里却是为其下了盖棺定论,也就是说以后查出再大的事来也同侯汶无关。刘其能坐到侍中这等地位自然不会是等闲之辈。因此在听罢少年天子的这番决断之后,他当即心领神会躬身领命道:“喏。”

眼瞅着侍中刘其领命而去,刘协颓然地回到了御座之上。毕竟刘协再怎么老成,他骨子里终归只是个十四的少年而已。小孩子的犟脾气一起来常常会显得不可理喻。这不,此刻的刘协越想越觉得在场的众人都在心里耻笑他用人不明,一张俊白的小脸顿时涨得微红。于是乎,他当即一甩长袖赌气地喝道,“都给朕下去!”

在场的内侍近臣见少年天子心情不佳,本就不想在此地多做停留。此刻耳听天子要他们退下,自然是乐得顺势遁逃。然而就在一干人等纷纷作鸟兽散之时,有一文士却不顾天子之令,独自一人留了下来。此人便是议郎吴硕。吴硕同样是朝中少数不与李傕等人为伍的朝臣。不过吴硕平日里为人低调,故一直没有引起天子的注意。此刻眼见刘协赌气赶人,吴硕心知天子第一次施政就吃了一个大哑巴亏,难免会心灰意冷。倘若就此放任下去,天子必会丧失进取之心。如今之计必须得让天子暂时抛去之前的失败,转而考虑新的目标才行。抱着这样的想法,吴硕当即便迎着圣怒上前进言劝说道:“陛下,息怒。贪墨米粮的硕鼠固然可恨。然国库粮少也是不争事实。”

刘协原本没料到会有人留下来。待他抬头一瞧,发现进言者是议郎吴硕之时,他心中的火气立即就平复了下来。这一来是因为吴硕洁身自好从不与李傕等人为伍,二来刘协本人的性格比较温和,就算一时气恼发个脾气也不会暴戾到殃及无辜的程度。于是面对吴硕的进言,刘协无奈地长叹了一口气道,“朕也知眼下国库空虚。只是今年司隶粮食绝收,饥民四起,朝廷又从哪儿去征粮?”

吴硕见刘协为缺粮一事长吁短叹,心想天子虽年少却心系天下百姓,实乃难得的明君。自己身为大汉之臣,理应挺身相助为君解忧。故吴硕当即躬身进言道,“恕臣直言,陛下可暂借些许粮草以充国库。”

“借粮?问何人借?眼下京师人人面带菜色。朕又能去那儿借?”刘协微微蹙眉苦笑道。

“既然长安城里没人借粮。陛下何不将目光投向司隶之外?”吴硕意味深长地提议道。

“司隶之外?”

“例如冀州袁绍。”吴硕低头点穿道。

“袁绍?”刘协一听吴硕提起了袁绍,脸上的表情不由地变得更为古怪起来。

说实话,刘协对汝南袁氏的印象并不好。汝南袁氏自袁良以后,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京子袁汤为司空、太尉,汤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号称“四世三公”。照理说深受皇恩一门显赫的袁氏本该中兴汉室才对。然而袁绍在董卓西走长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