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 (第1/4页)
“士元此言差矣。东莱蔡氏女郎父母双亡,其以一介孤女之身能坐上东莱太守之位,除了机缘巧合之外,怕也确有真才实学。远的不说,从汝手中这道韩信点兵就足以一窥蔡氏之才学。”诸葛亮颇为中肯地评价道。
其实,诸葛亮之所以会给蔡吉较高的评价,一方面是真的钦佩其才学,另一方面也同诸葛亮本身的经历有关。话说,诸葛家原本是徐州琅琊的名门望族,其先祖曾出任过司隶校尉。而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则官拜泰山郡丞。然而,董卓入洛阳那年诸葛亮不幸丧父,之后战火烧到徐州,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可谁知,诸葛玄还未上任,朝廷便派朱皓取代了其职务。于是诸葛玄只得带着诸葛亮兄弟跑去荆州投奔刘表。只是诸葛家的根基不在南方,诸葛玄在刘表手下自然是难有作为。事实上不仅是叔父诸葛玄,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此刻也在会稽碰上了怀才不遇的尴尬。种种经历让诸葛亮小小年纪就意识到,在乱世哪怕你祖上再有名气,倘若没人帮忙举荐,你也很难出头。故而这会儿的蔡吉在诸葛亮眼中与其说是羡慕的对象,不如说一个自勉的榜样。
然而这会儿的庞统却还是半抬杠地说道,“若是没有机缘巧合,任她蔡氏再有才,还不是孤女一个。”
“士元,似乎很在意出身。”诸葛亮扬头问道。
被对方一语点中心事的庞统轻咳一声,故作老成地回应道,“吾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当然蔡氏的才学还是不容置疑的。”
“士元言之有理。不过孔明以为机遇虽是难得,可治学更为重要。”诸葛亮说着站起了身,双手拢袖挺直了腰板自信道,“唯有潜心修学,当伯乐来访之时,吾等方能一展千里马之才。”
庞统眼见好友在江边长身挺立,白衣飘飘,心中不禁萌生一股羡慕之情。要知道庞统之所以会如此纠结于蔡吉的家世。是因为庞统自身的家世十分平凡,祖上既没有为官为将,眼下族人之中亦无出仕之人。出身寒门的他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得在士林打响名气才行。可偏偏庞统的容貌也如他的家世一样平庸,在与士人结交当中常常会因此受人轻视,甚至干脆被吃闭门羹。在经过数次不愉快的经历之后,庞统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也只有和诸葛亮在一起时才会敞开心扉讨论学问。因为诸葛亮不会因他的容貌而轻视他的才学。
然而只有十七岁的庞统又怎会甘心屈服于士林“以貌取人”的陋习。这不,此刻的他就被手中布告上的一句话给吸引了,“不论出身,不论容貌,只论才学。”这世上真有这样的地方吗?或许吧。毕竟对方是个十多岁的女子,缺乏威信,会求才若渴没什么好意外的。想到这里,觉得有些怦然心动的庞统,便向诸葛亮征询道,“等伯乐?孔明难道不想毛遂自荐?”
“要是真碰上了明主。那毛遂自荐也无妨。”诸葛亮爽快地回应道。
“孔明可有明主之选?”庞统追问道。
“尚未发觉明主。”诸葛亮说到这里停了一下,骤然回头向庞统,“士元,汝该不会是想去东莱?”
“蔡府君既然出了此题,吾也能答此题,前去东莱应聘,又有何不可。”庞统带着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将布告折好塞入了衣襟。
“可是东莱现下正依附于冀州的袁绍。袁绍此人志大智小,绝非明主。”诸葛亮皱眉道。
“此事吾也知晓。不过吾此番去东莱解题应聘,而非是要去投靠袁本初。正所谓合则留,不合则走。留不留在东莱并不重要,只要让天下人知晓吾庞士元能解蔡安贞之题即可”庞统狡黠地一笑道。按照庞统的初步打算,他就是想通过解答蔡吉所出之题来在士林打开名气。如此一来,荆州扬州等地的士人便不会再因为他相貌平庸,家世不显,而轻视于他。
然而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