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首先,这位明教教主发明了“八股取士”。草根大王当上了这个斯文国度的教主,就给自鸣清高的文人士子们打制了一双小鞋——“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我们这位明教教主改革科举制度,是狠狠的“与时俱进”一把,可谓是摧残文化的点睛之笔。客观而言隋唐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华文化史的一项进步发明,唐宋以来是重考经书背诵理解和诗赋、时务策的写作,对文学水平和治国治民的见解要求较高;而明教教主起身于草根,知识有限,读不懂文人士子“柳暗花明又一村”式“卷舌舌、绕肠肠、摇头头”的文章,所以要简化考试程式,采取“八股取士”。

这个怎么样的“行政作为”,可以打个比方说明:为贯彻落实明教教主的“科学发展观”,国家教委对孔家店进行严查,开展专项整治。最后,规定了经营范围:朱熹的《四书集注》;规定了经营程式:八段式,依格式填写。

这种取士的制度只许鹦鹉学舌,禁锢掉自己的思想,闭眼去追思古人的话。其结果自然是培养一批奴才,只会大喊:“教主英明神武,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不过,文人士子仰教主之鼻息已久,为了能站在朝堂之上,即使再小的鞋也穿得合脚,而且还能翩翩起舞。所以,明朝的文人士子乐此不疲的做起“书呆子”来,依然走“学而优则仕”的老路子。

再次,明教教主创造了体罚教徒的“文字狱”。明教教主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体罚一下教徒,耍耍淫威,动动屠刀。他或望文生义,或因文义而引伸,对一些字词,尤其是涉及到他的不光彩的过去的字像“僧”、“光”、“贼”等,从意义或形声上加以曲解,构成对作者的诛杀之罪。只要是上述字的同音字,都认为是通假字,居心叵测罪不容诛。

所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合该文人士子倒霉,谁叫你们做了奴才还要急着献媚,结果脑袋纷纷与身体说“拜拜”:

浙江教育厅厅长林元亮为海门卫长官作《谢增俸表》,内有“作则垂宪”(“则”与“贼”音近而附会,下附同)之句,结果被教主大人革掉了反动的脑袋。

杭州教育局局长徐一夔说“为世作则”,所谓知识越多越反动,结果脑袋被教主大人当葱拔了去;

北平教育局局长赵伯宁为都司作《万寿贺表》,内有“垂子孙而作则”之句,结果脑袋轻轻的挥别了身体,留下一滩淡淡的血迹;

桂林教育局局长蒋质为布政使、按察使作《正旦贺表》,内有“建中作则”,结果请来了一家叫“搬脑袋”的搬家公司;

常州教育局局长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内有“睿性生知”(“生”附会为“僧”),结果脑袋造起身体的反,落下一个碗大的血疤;

沣州教育局局长孟清为本州作《贺冬节表》,内有“圣德作则”(“则”附会为“贼”,“圣”附会为“僧”),结果脑袋和身体竟然玩起拔河比赛;

陈州教育局副局长周冕为本州作《万寿贺表》,内有“寿域千秋”(“寿”与“兽”音近,“域”疑被误读为“或”,与“祸”音近),其实是说“人人得尽天年的太平盛世,皇帝千秋万代”,结果教主大人没有这么高的文化水平,不耻下问,上门来借周局长的脑袋用用;

更离奇的是,说“体乾法坤”中的“法坤”是暗示“发髡”,秃子就是和尚,用心阴毒,是污蔑教主大人在寺庙里挂过单,杀!说“拜望青门”就是站在和尚庙门口发呆,杀!“遥瞻帝扉(非)”不是恭敬地瞻仰皇宫大门,而是看热闹,八卦皇帝的是非,杀!“天下有道”就是“天下有盗”,杀!杀!杀!

……

最可怜的莫过于大才子高启,无非是给苏州知府魏观写个上梁文,讨杯薄酒喝喝,一不小心写下“龙蹯虎踞”四个字,成为现行反革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