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然而即使是最乖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反抗的想法。一次,姚明还在徐汇区体校接受半天制的训练时,他所在的小学在一个下午组织了一次到上海市少年宫的活动。姚明所有的同学都去了,他的老师也邀请他一起去玩。少年宫并不是很远,于是姚明决定在训练前先溜到少年宫玩上一两个小时。可那天他的母亲正好去了体校。到那里的时候,大方找遍了球场也没看见儿子,却遇上了徐为丽。
“姚明呢?”她问。
“我不知道,我也没有看见他。”徐为丽回答。
“嗯,那你知道哪里能找到他吗?”大方有点急了。
最后姚明终于赶来了,大方发怒了。当然她明白儿子并不怎么喜欢训练,可他竟然违犯了校规和她做母亲的权威。大方在教练和小球员们面前狠狠责骂了儿子一顿。当球场陷入一种尴尬的沉寂中时,她忍不住打了儿子一个耳光。那是让人吃惊的一幕,却让姚明在今后的人生里牢牢记住了纪律的严格。
当训练重新开始后,徐为丽把老朋友拉到了一边。
“你不应该在那么多人面前打你儿子,”徐为丽说,“在那么多队友面前得给他留点面子。”大方没有说话。
“姚明还只是个孩子,孩子总是喜欢玩的,”徐为丽继续道,“就这么一次,他跑出去和同学玩了,这不是什么大事,很正常。你不能总是对他那么严格。”
大方没有被劝服。“上课有上课的时间,练习有练习的时间,玩有玩的时间,”她这样说,“姚明要重视这件事。他不能想玩就去玩。再说,我几乎每个星期天都带他去公园的。”
“是的,我知道,”徐为丽回答道,“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偶尔他也想和他自己的朋友在一起?”这件事后,徐为丽给大方的心思做了一个总结:“她在儿子身上寄托了太多的希望。”但是大方绝不是唯一的一个。徐为丽也把她的希望寄托在了姚明的身上。不久以后,还有整个国家的希望。
竞技体育是残酷的,尤其体现在成千上万没能取得成功的年轻运动员身上。“十亿人里面才出一个姚明,”徐汇区少体校的资深篮球教练王齐敏(音译)说,“其他绝大多数人就这样被遗忘了。”
姚明在徐汇区少体校训练的时候,他们班里打得最好的小球员叫李军(音译)。和姚明不一样,他是真的喜欢打篮球。“我总是想把事情做到最好。”李军说。他的父亲身高1米88,是个送货员,“文革”无情地打破了他的篮球梦想。李军的母亲是纺织厂工人,想让儿子通过体育运动消耗掉那些过剩的精力——并且,如果教练的评价是正确的,她也希望儿子能成为一个体育英雄。
当姚明在喘着粗气绕着球场跑圈,以锻炼自己的耐力的时候,速度飞快的李军已经掌握了这项运动的基础。作为李教练的爱将,他是徐汇区少体校里少数几个似乎有机会成为中国最好的篮球选手的球员之一。那时姚明仅有的天分,就是他的身高。相反,李军能带球从一群防守者中冲出,穿过整个球场,然后急停来一个轻松的中距离跳投——而且他似乎可以打上一整天而不觉得累。
第三章 机器上的齿轮(4)
在和姚明一起训练了四年后,李军被选进了上海市体校,然后在十七岁时进入了上海青年队。有几年他打得非常好,最后还得到了首发的位置。但是他的身高在长到1米9时停住了(没有长到预计的1米98),他瘦弱的身材也开始难以支撑高强度的训练比赛。胫骨骨折,脚踝扭伤,长期的背疼——现在回想起来,李军觉得都是过度训练的后遗症。李军和几乎所有的中国运动员一样,经常忍着伤痛进行训练和比赛。但2001年,致命的一击降临了:一次严重的背伤让他永远地离开了篮球。
现在留给他的选择面非常狭窄,李军说,因为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