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4/5页)

洋鳄不知道:因为这个暗礁群形成的岬罅就像个海底盆地一样,四周高耸的暗礁岩石挡住了海底涌动的暗流,而成为鱼类的理想栖息地。“窈窕淑女号”地闯入,就等于是无意中侵犯了它们的领地,这些鲨鱼当然不高兴了。

大洋鳄在暗礁群中一片突起的海底岩石上将船停放平稳;再次计算分析了海水退潮后的深度。一切都确认无误之后,大洋鳄把潜水氧气罐和几十公斤的衬铁拉到驾驶舱正中的空地板上,开始做离开游艇准备工作——

先拿出一把准备好的摇柄;然后插入地板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洞;旋紧之后,顺着顺时针用力转动,地板上慢慢露出一个直径一米左右的“水洼”——

原来在游艇驾驶舱的下面,有一个粗大的桶形装置直通艇底,这个装置上下都有密封舱盖。平时上下舱盖都是密封的,在向储水柜注水的时候,底盖也随之打开,海水会住满圆桶,然后再自动封闭。

大洋鳄坐在那滩“水洼”旁边,抬头看着舷窗外游动的鲨鱼群发呆——该怎么摆脱这些可恶的家伙呢?唉!——大洋鳄嘴里正唉声叹气呢,忽然肚里也“咕咕”地叫起来!原来是肚子饿啦!

“有啦!”大洋鳄急中生智,赶忙站起来,从驾驶舱进入隔壁的冷藏室。不一会儿,大洋鳄就拖了一个大塑料袋子出来!

大洋鳄先把那个大袋子推入水里;然后最后一次检查了身上的减压潜水服;戴上头盔;背上氧气罐和衬铁,把自己打扮得像个宇航员似的;最后无奈地叹了口气;拿起一支防身的射鲨枪;硬着头皮“扑通”一声跳进水里。

可能有的读者会问:“大洋鳄”为什么要坐着做这些准备工作呢?难道是作者的笔误吗?非也!众所周知:海水的浮力是比较大的;而再加上深海的压强的话,没有一定的重量,潜水员是根本沉不到海下的。所以一套深海潜水装置的重量大约会超过一百公斤!这就是大家看到的为什么潜水员入水时会用向后仰面朝天的姿势入水的原因。

言归正传——

大洋鳄跳入水里,重新关闭顶盖;然后下潜。到了桶底以后,摸索着找到桶壁上的转柄,将桶底的密封盖拧开,立时,一股海水在强大的压力下汹涌进入,猝不及防的大洋鳄一下子就被海水的压力给顶起来!慌乱中的大洋鳄一把抓住那个事先抛入的大塑料袋,凭借这点外来重力,总算是稳住了上浮的身子!虽然他头上带着减震抗压的潜水头盔而不会担心头会撞伤,但他却担心撞击带来的响动会引起艇外鲨鱼群的注意哦!

“窈窕淑女号”停泊的位置是在几块凸起的岩石上,艇底有足够的空间可供大洋鳄出入。栖息在这个海底岬谷的鲨鱼都在游艇四周游弋着,一些凶暴的家伙还在时不时地撞击着游艇的船舷。

大洋鳄钻出游艇后,先稳住身子,然后抬起手腕,通过腕戴式地位仪确定了无名岛的方位;然后又把手里的射鲨枪探出岬谷外,感觉了一下岬谷外的海底暗流的流速;这才一手拉着那个塑料袋,一手持着射鲨枪,双腿摆动起脚蹼,谨慎地向外游去!

第六章 第四节 海底惊魂 (2)

海底世界可是真美啊!现在大洋鳄所处的海域,正是海洋科学所称的“潮间带”。

所谓潮间带,就是指大潮高潮线到大潮低潮线之间的区域,也就是海水涨落之间的区域,同时也是由陆地向海洋过渡的中间地带。

因为潮间带有潮水涨落的明显变化;同时受降雨、光照、气温等影响很大,所以海水的理化指标往往有较大的变化幅度,因此这里生活着很多具有特殊生活习性的物种,形成了独有的生态系统。这里有各种藻类、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少量的鱼类。其中很多都是广温广盐的种类,并且有短时离开海水也能成活的本领。这些藻类和鱼类在海底世界中游来荡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