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部分 (第1/4页)
李易笑道:“那是自然。”
洪百吉道:“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将人的脊柱想象成一条线,便是你的中线,这条线是人体中轴,不易用偏转的方式卸力,敌人要想躲你的攻击,就只能后退,横移,后仰,这时移身幅度大,你就赢得了进攻的时间。
当然,敌人有中线,你也有中线,这两条线连成一个平面,就是我们意念中紧跟着的那个平面。”
李易道:“敌人和我以同等条件面对面站立,要想取胜,就得先抢位,将敌人的双臂格到门外,自己抢到对方的门里,而双臂就得内扣。”
洪百吉道:“是呀,你还挺聪明的。就是这个道理。咏chūn讲究将自己的手臂手肘夹紧,就夹在这个中线平面上,这就叫埋踭,踭就是手肘。
我们要尽量的使自己跟敌人的正面相对,这样敌人的进攻就只限于左右中以及上中下共九路的方位上,自己的其它方位就不用顾及了。
我们不能放弃这个平面,这就叫朝面追形,对方未必懂这个道理,就会有一种始终被咱们粘随的紧迫感。”
李易头脑中虚想着用咏chūn拳和人对打时的感觉,越想越觉得趣味无穷。
洪百吉不住的讲解咏chūn拳的理路,和李易一招一式的拆解,又道:“咏chūn的心法中还有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所谓来留去送,就是指对方的来攻,我们可以有三种方法去应对。
一是留,从而使对方的招数变老,二是去,就是卸力,推挡,引偏等,三是送,便是借力打回。
而甩手直冲,则是对方收招时,我们寻隙跟进。因为一般长拳都不可能打的那么绵实密集,必有缝隙,而咏chūn恰恰就长于寻隙跟进,以小胜大。
就像水银泄地一样,这样我们自己进攻心态便是积极的,对方的防守便是疲于应对的,谁胜谁败就可想而知了。”
李易深知这些道理,不只是用在咏chūn当中,用在其它的拳法中也是一样的。
洪百吉又道:“当我们和人对打时,如果对方是一个人,那么我们不能追手,如果刻意的去追对方的桥手,以求相接,反正会破了我们的防守,叫对方有可乘之机,这就叫不冲身。就是以维持重心稳固和防守稳固为目的的。换句话说,‘出’不能过,过则‘失形’,以‘守’为下线。
但是如果对方是很多人,我们被多人围攻,那么就应该追手,以对方其中一个人的桥手去阻挡其它的人的进攻,给自己争取空间和时间。”
李易道:“这个我懂,过犹不及,不能做无谓的事情,不管对方的进攻看起来有多凛冽,只要明知道不能生效。也不用耗力所去躲。”
洪百吉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明知道不能打中自己,自己又何必费太大的力气去躲闪和格挡呢?能花一分力气消打,就不用花三分力气来做。我们这么做。还可以叫自己的动作变的极为潇洒呢。这就叫不消过笼。”
李易笑道:“你的动作已经很潇洒了。”
洪百吉道:“少来拍马屁。”
李易道:“照这么说来,咏chūn拳是以守为主,守不失效再攻,不讲求猛烈。”
洪百吉道:“是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功夫很符合东方人的哲学,你不犯我,我不犯你。你若犯我,有多大的力气就给你打回去多大的力气。”
洪百吉又讲说了很多相关的知识,最后教李易如何练木人桩。
这一天晚上两人直练到天亮,洪百吉将咏chūn拳的jīng华一一相告。忽然抬头见外面天光转亮,心里不由得一阵怅然若失。
李易在木人桩上正练的起劲,见洪百吉失神呆望窗外,道:“你怎么了?”
洪百吉摆了个高膀手的姿势,便一动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