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 (第1/5页)
第三桶 第两百七十章 开始倒赵更新时间:2008…3…2 11:13:29 本章字数:5709
鞭三响,百官上朝。王钰与赵两位摄政王互相谦让落座下来,文武大员行过跪拜大礼,早朝正式开始。
“有本早奏,无本退朝。”王欢站在玉阶之上,一声吆喝。
班中走出礼部尚书陈东,向上奏道:“臣有本要奏,凌晨之时,刚刚接获西辽国王耶律封上奏中央朝廷,言其父耶律大石在绥靖五年二月十三,于归国途中病故,请求中央册封新王。”
耶律大石去了?王钰闻言略吃一惊,虽然早在预料之中,但听到他的死讯,心中仍旧不免感慨。想当年,自己意气风发,与他对敌于上雄,一直都互为对手。这些年来,昔日的对手一个个辞世,现在连这位一代雄也去了。一个人再厉害,终究逃不过生老病死。
可耶律大石这一生可算是轰轰烈烈了,早年是辽国重臣,拥兵于上雄,后远走西域,打败多国联军,重建大辽,保住了契丹人的血脉。他一生都梦想着重回东方,如今壮志未酬身先死,可叹。
“耶律大石一代豪杰,早年虽与大宋为敌,然重建西辽之后,一直与我朝修好,在其弥留之际,决定举国归附中原,也算是有功之臣。如今既然辞世,中央朝廷当表示哀悼,着中书省负责起草皇帝诏命,高度评价其一生的功绩。册立耶律封为新一任大宋西辽国王,命礼部侍郎为钦差大臣,前往西域行册封大典。”王钰表现出了很大的风度,耶律大石当年差点要了他的命,甚至将刚刚组建的南府军几乎打得全军覆没,而如今他却高度评价耶律大石的一生。这也证明。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地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当然,有一个国家除外。那就是蒙古。
陈东上奏完毕之后,兵部侍郎张浚出班上奏:“王上,福王千岁。兵部接获幽云卫戍区上报,蒙古匪首忽图刺已领军全部退出国境。甘宁卫戍区上报,在西北军。兰州军,太原军的有力反击之下,蒙古小王也速该铩羽而归,军士伤亡不大。”
听到他的话,满朝文武都松了一口气。蒙古人兴兵作乱,侵扰边境,如今总算是滚回去了。这十几年来,国家征战不断。希望从今以后,国家安定繁荣,再无战火。
“有详细地军民伤亡情况么?”王钰仔细问道。他了解蒙古人,这是一个为破坏而生的民族,哪怕是战败退兵。也不可能安安分分的走。
张浚回答道:“回王上,东北军有详细地伤亡情况报上。但甘宁卫戍区的战报中,对军民伤亡情况,含糊其词。并未言明。”
王钰眉头一皱,这可不是范道远的作风,他一向谨慎持重,不可能不报伤亡。再说了,这位老臣,时常报怨西北军地待遇不好,遇到打仗,正可以借伤亡之机,要求朝廷补充军备,怎么会不报伤亡情况?
“那他们是如何组织的反击?打了哪几场仗?”王钰又问道。
张浚略一迟疑,只得如实回答道:“回王上,这些战报中都不曾提及。”
王钰明白了,如果只是军队伤亡,范道远一定会上报,不说夸大其词,至少也会极力渲染。如今居然含糊其词,只有一个可能,蒙古人退兵之时,一定屠了个干干净净。本来百姓伤亡,地方官有权上奏,只是当初为了攻打金国,自己放权给各个卫戍区的军事长官,好几位大将都兼任了州牧,军政一把抓。看来,是时候收回行政权了。
“嗯,兵部最近几天之内,拿出一个奖惩方案来。对此次作战的有功将士,厚加封赏。同时,中书省议一议,是不是把当初北伐之前放给各位将军们的行政权收回来。”说到这里,他停了停,放眼望去,又问道:“列位臣工,还有本要奏吗?”
之后,大臣们又上奏南方抗灾一事,进入二月之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