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3/4页)
即位为讨虏将军,统领江东五郡。曹操从官渡前线回到许昌,想要趁着孙策病逝出兵江东。被侍御史张纮劝阻,曹操派张纮出使江东,封孙权为吴郡太守。颜良文丑此时已经兵进黎阳,老爹派人传我极速返回冀州。我考虑再三父命难违,把荀彧和郭嘉鲁肃召集在一起一商量,决定任命赵云为统军中郎将镇守淮南五郡。以老师荀彧为偏将军长管淮南军政地方大权。顾雍为大司农兼领淮南太守,到寿春负责屯田,鲁肃为九江太守,徐晃为校尉,坐镇合肥防患孙权刘表。自己率兵一万,带着郭嘉张郃高览袁胤袁耀朱灵赶回冀州。
我的洛神
三月里,春风见暖,草长莺飞。但一早一晚的,冷风还是会欺凌早开的花朵。雾气湿而沉重,侵蚀打击着刚吐出嫩芽的柳树。惊飞的蝴蝶,似乎感到粉翅湿重,不住的在路边的野花上歇脚。燕子喜欢用潮湿的泥土筑巢,此时正是它们最忙碌的时候。清晨清净的官道上,传来阵阵春的清香。我深吸了一口,只觉得荡气回肠,胸臆舒畅。悍枪握在手中,雾气在枪身上凝结,使本来明亮的枪,变的灰暗。就像是一根白蜡杆。这远离了战乱的环境多么令人向往。不知道怎么的,我的心忽然莫名的悸动,似乎是受到了春的感染,又像是在那一刻真正进入了生命的起点。我的生命开始了吗,我在马上在心里一遍遍的问。还没有完全变绿的茅草上露珠圆润,马儿,不受控制的越走越快,连累的身后的士兵也跟着疲于奔命。天色虽不放晴,但晨雾还是化作湿雨星星散去,打在人的脸上衣服上铠甲上。极目远眺,十几里外的雾色还是很浓,仿佛是笼罩了沉沉的雨雾。这沉沉的雨雾有点像我的心情,老爹在调我回冀州的书信中措辞严厉,字里行间怒气纵横,主要是对我私自进献玉玺大为震怒,简直到了怒不可遏夺魄而出歇斯底里的地步。他的这种反应其实在我意料之中,我一边担心,一边庆幸,庆幸玉玺没有到老爹的手上,否则他的败亡也许更快更彻底。
张郃在马上不断的扭动着身躯,用手抓住铠甲,上下挪动,一边无奈的说:“真是要命,这铠甲沾了雾水湿气越发变的沉重无比,而且还发紧,勒的人有些喘不过气来。”高览在一旁哂笑:“最要命的,是雾气通过领口钻进内衣里,粘在皮肤上,那种潮湿的感觉痒痒的,你想用手去抓,还根本就办不到,才痛苦呢。”
郭嘉轻松地越过我们三个,笑道:“看来做将军有做将军的苦闷,像我多好,不用穿厚重的铠甲,哪里痒就用手挠一下。”张郃回头看了一眼,正在官道上排着整齐的队列行进中的队伍道:“我可比不了郭先生你,你们都是夫子,有学问的人,我老张虽然不是粗人,但也没有您运筹帷幄的本事,顶多是战场上能够随机应变,所以这铠甲还是要穿的。”行军,到现在已经三天,虽然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但大家还是变的发髻散乱不修边幅,一个个的象是野人,脸上的光彩,完全靠手中的武器,和身上的铠甲来衬托了。高览的头发在晨雾的侵蚀下,变的一缕一缕的,水珠顺着发梢,流到盔甲上,黑灰色脏兮兮的水渍,在他黄色的铠甲上,画出一道道的纹理。郭嘉的表情突然变的凝重:“二公子,你说主公这次急招你回冀州,会不会有责怪的意思。”
我苦笑了一声,心中丝丝缕缕的担忧一下子汇聚成溪流,从嘴中吐出来:“应该不会轻饶了我的,我想,我的胆子太大了——”高览一向都沉默寡言,不怪他,因为他说话不中听,长长会噎死人。不过这种噎死人的话,细细品味一般都有几分道理。:“二公子做的没错,我高览以前也接触过很多世家子弟或高门大阀的公子哥,他们没有一个像二公子这样平易近人,做事认真的,大半都是游手好闲盛气凌人。我都看到了,这些天二公子在淮南并无过失,是不是张郃。”张郃嗯了一声:“我们一起去见主公,二公子,我和高览不是瞎子,会替你说话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