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兴言念此,唯以留恨。朕今年逾六十,不复称夭,但筋力精神,一时劳竭。如此之事,本非为身,止欲安养百姓,所以致此。人生子孙,谁不爱念,既为天下,事须割情。勇及秀等,并怀悖恶,既知无臣子之心,所以废黜。古人有言:“知臣莫若于君,知子莫若于父。”若令勇、秀得志,共治家国,必当戮辱遍于公卿,酷毒流于人庶。今恶子孙已为百姓黜屏,好子孙足堪负荷大业。此虽朕家事,理不容隐,前对文武侍卫,具已论述。皇太子广,地居上嗣,仁孝著闻,以其行业,堪成朕志。但令内外群官,同心戮力,以此共治天下,朕虽瞑目,何所复恨。但国家事大,不可限以常礼。既葬公除,行之自昔,今宜遵用,不劳改定。凶礼所须,才令周事。务从节俭,不得劳人。诸州总管、刺史已下,宜各率其职,不须奔赴。自古哲王,因人作法,前帝后帝,沿革随时。律令格式,或有不便于事者,宜依前敕修改,务当政要。呜呼,敬之哉!无坠朕命!

第三十八章 开皇盛世

杨广按遗诏即皇帝位,但杨坚死了的消息还极限在仁寿宫的大臣知道。为防止长安城内听到杨坚死后的消息后发生政变的可能,杨广在仁寿宫登基后立即派杨素的弟弟杨约快马进入长安城,诈称带有杨坚的旨意赐杨勇死。弄死了杨勇就断绝了前**人在知道杨坚死后可能进行的政变,所以杨约在杨勇死后才陈兵集众宣布皇帝杨坚去世的消息,同时发布新皇杨广命令军队进入战备状态的旨意。

八月初三,杨坚的梓宫至自仁寿宫运至长安城。十二日,杨广于大兴前殿为杨坚出殡。按照杨坚的遗愿杨广在十月分的时候吧他与孤独皇后合葬于太陵,同坟而异穴。

杨坚死后的谥号是高祖文皇帝,他在位的二十四年被称为“开皇之治”。在历史上,只有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比较蓬勃的时代才能配得上“之治”这个称号,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只有“文景之治”和后来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康乾盛世”这几个被历代所承认的盛世。

隋朝建立初期,是一个百废待兴、百乱待治的局面。杨坚一登上皇位,就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对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当时的中国深陷五胡乱华之惨剧,杨坚用极小的代价发动了人类历史上最兵不血刃的光荣战争保住了中国元气,杨坚悉除北周苛政,行宽大之王道仁政,光复汉姓,沿用汉魏中国传统服饰、使汉人们重现昔日帝国荣耀。杨坚在建国之后不到三年就完成了经历汉朝五任帝王前仆后继才达到的军事成就——战胜了横扫欧亚大陆、当时最强悍、最有战斗力的突厥,被突厥大可汗尊为圣人可汗,成为东亚大陆的霸主,行使中华天子与北方游牧民族共主的双重权力,这是汉人历史上最为伟大的一刻。

同时杨坚在内政方面也做出了划时代的的进步的。

杨坚一改秦汉以来一直沿用的三公九卿政治制度,在中央设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尚书令、纳言、内史令为长官,行使宰相职能,辅助皇帝处理全国事务。内史省和门下省是机要之司,内史省负责起草并宣行皇帝的制诏;门下省负责审查内史省起草的制诏和尚书省拟制的奏抄;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下设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部,每部设尚书为长官。尚书令下有尚书左、右仆射各一,左仆射判吏、礼、兵三部事,右仆射判度支、都官、工部三部事。尚书令与左、右仆射及六部尚书合称“八座”。开皇三年(583),改度支为民部;都官为刑部。除三省外,又设秘书和内侍二省,负责图书修撰及宫内供奉等事。另设御、都水二台,负责监察和水利。

杨坚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机构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南北朝以来,由于郡县设置过多,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隋初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