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 (第3/4页)
但正是这种被强迫的割舍让我变得更加无情和冷静,我理解康熙,但我绝对不会放过他,他剥夺了我太多的幸福和安宁,这是他应该付出的代价,就像我为了金家的安宁独自一人承受逼死生父的噩梦。敌明我暗的态势对我无比有利,只要我想,我随时都可以让他们过不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已经给了他们太多的时间去苟延残喘,如今该是收账的时候了。
管束(下)
没多久胤禩就回来了,可他很忙,忙着对付太子的清算,忙着培植自己的势力,忙着躲避胤禛的明枪暗箭,甚至忙到没有时间去关心良妃。我因为他的忙碌变得同样忙碌,忙着去给太后请安,忙着去与良妃说笑,忙着跟十四福晋交好,很快我胖上来的几两肉就掉了下去。天气越来越热,宫里没有道旁树,地砖上的热气能把鸡蛋烤熟,我索性一早进宫,傍晚才回家。太后对我的孝行很满意,特地把我原来的屋子打扫出来让我睡午觉,老太太的举动只差没把太子妃气疯,按规矩皇子福晋是不能住在慈宁宫的,但良妃的出身和太后的宠爱让我不能在她宫里休息,只能回老太太的慈宁宫。而且我进宫进的勤了,太子来慈宁宫请安的次数也明显增多,这不止让太子妃愤恨,也让我不痛快,我不能跟太子扯上任何关系,不然胤禩将无法在他那些“兄弟”面前立足。
其实康熙对太子的不满已经看得出来,可太子活像落水的旱鸭子,不停扑腾且不说,还在女人身上下起了工夫,一个劲儿的纳妾。当初拖太子出来本来就是一步臭棋,好马还不吃回头草,何况是人,一时的稳定埋下的是更大的隐患。这时的官员腐败已经到了一定地步,那个何焯不屑的尚书大人徐乾学在外头名声极坏,但康熙为了笼络汉人士大夫的人心而姑息养奸。还有康熙较为信任的汉臣高士奇的品行也不是很好,他们下面又有无数的门生故旧,使得整个大清正在慢慢的走向死亡而不自知。江南的曹家更不用说,他们是内务府的包衣,也就成了太子的奴才,自然是要支持太子的,曹家因自身经营不善和接驾的问题搞得亏空连连,康熙不倒或是太子登基他们都会平安无事,可如果是太子以外的人登基,他们这些太子党都不会有好日子可过。
康熙太爱他“仁君”的名声,以至于对贪官污吏过于宽容,大运河上的贪官犹如毒瘤,金熙琨在扬州成果颇丰,现在大运河的贪腐就是我送给康熙的第一份礼物。胤禛曾经几次下去查贪,但都被我事先通知了江南的贪官,有了准备自然就好多了,胤禛虽然能看透江南的贪腐和贪官们的把戏,可他没有能力动那些贪官,甚至连盐商也不是轻易能动的。曹家与盐务上的衙门有着千丝万缕的牵扯,要想查贪,先得把曹家这根钉子起了,而康熙是很护短的,偏偏就护着曹家,所以他不管派胤禛下去几次,结果都是一样的。康熙对这些肯定明白的很,要不然他也不会让不懂盐务的曹寅去做盐官,为的就是让曹寅在康熙活着的日子里把亏空补上。
原本康熙的这一举措对我的计划是不利的,可讽刺的是曹寅是个书呆子,虽也有些灰色收入,但却不敢做大,也没那个本事做大,还一个劲儿的给康熙上疏说盐务上的一些漏洞。曹寅这一下可算捅了马蜂窝,要不是他身份特殊,弹劾的折子怕是早就上京了,毕竟那些贪官可不想要个皇帝的探子在背后,所以曹寅在盐务衙门的日子就没有刚去时那么好过。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巧,康熙信任什么人什么人就背叛他,从索额图到高士奇,没有一个不是深受皇恩,但他们却偏偏打康熙的脸。康熙不信任的人却对他死心塌地,我外公当年明明可以抱病不去西北,可他还是去了,但换来的只是一个降了一等爵位的牌位。康熙在用人上的情绪化造成了今天结果,也算是他自作自受,不过这就是皇帝,一人独裁自然是要情绪化的,而情绪化的后果将由康熙和他指定的继承人来承担。
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