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 (第1/5页)
而随着名田制度的出现,春秋战国之际层出不穷的争地、夺田之事也应运而生。
当时各国君主为了奖励有功之人,特别是立军功者,以土地赏赐立军功者的制度也相继出现。随之而来的,便是土地买卖之事的发生。
汉武帝时董仲舒曾言:“……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
于是,小民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因此,董仲舒提出了限民名田,以澹不足的建议。
可董仲舒的建议并未能实行。
相反,官府不断以土地充赏赐,强占民田之事也时有发生,土地买卖更是有增无减,小民“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的情况愈来愈多。
前朝末年,又有师丹其人再次提出私有土地“宜略为限”的主张,孔光与何武等人,进一步提出限制诸候王、列侯及吏民私有土地数量,称诸侯王列侯皆得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公主名田县道,及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毋过三十顷。
然而,由于“丁傅用事,董贤隆贵,皆不便也。诏且须后,遂寝不行”。
师丹等人的限田之议又落空了。
至王莽时,更是更名天下田曰王田。意图恢复井田制度和废除土地私有制。
后群豪群起反对,迫使王莽下书曰:“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
王田制自然也失败了。
纵观前事,刘秀自然深知新政发布时的时机、实施的具体人、以及力度都是需要谨慎掌控。
可如今外有权阀势力未灭,内有动乱起义,盗贼猖獗,他又哪敢轻易实施田地新政?
虽为皇帝,可他至今也只能做主宫中之事而已,如何不憋屈,如何不愤怒呢?
而在前事困扰他,而现在他还未想出应对之法时,宫内便又出这等贪墨之事!
宫外的豪族他一时动不得,宫内的侍臣他还收拾不了吗!(未完待续。。)
215 怀执怨怼郭皇后【十四】
215 怀执怨怼郭皇后【十四】
所以刘秀变相在这次事件中发泄出了自己长期积累的怒火,而侍臣们自然遭受了鱼央之灾。
不过怒火之后,刘秀还是得仔细的思量同土地问题密切相关的农民破产后变为流民,奴隶及依附人口的问题。若是这个问题不好好解决,大汉只怕无法稳定的走下去!
可要是一开始就向豪族动手,只怕他们当即便要反叛自己。
唯一的办法,便是釜底抽薪!
从古自今,豪族的势力来源,全是依靠占有和控制农民,使他们或为奴或为租户而形成。
若要釜底抽薪,便势必要限制奴婢的数量,让豪族势力在他的可控制范围内。
人乃势力根本,如果没有人再心甘情愿受豪族驱使,那么豪族的势力自然一落千丈!
只是要想让农民不被驱使,也就势必要阻拦农民在遭遇天灾**时,成为流民的可能性……
可早在前朝武帝时期,面对因天灾**而破产流亡的流民群,武帝便采取了移民实边,发展屯田等措施。却也未能解决流民群的问题,反而酿成了前朝末年的农民起义。
到王莽时,虽然他断然决定取消一切奴婢,将现有奴婢改名为“私属”,并禁止奴隶买卖。
可结果也同其企图恢复井田制的王田制措施一样,以失败而告终。
前人已多教训,刘秀自然在行事时更加的谨慎小心。
但他深知:奴婢问题和依附农民问题与他想要解决的土地问题一样重要!都必须要尽快解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