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第1/2页)
王之寀卻說道:&ldo;胡大人,此案重大,不可如此兒戲!&rdo;
胡士相眯著眼睛,笑道:&ldo;兒戲?本官如何兒戲,此人連個姓名都未曾弄清楚,又怎麼審得下去,我看還是著衙役尋訪,得知此人姓名來歷,再做判斷!退堂!&rdo;
退堂之後,王之寀不禁對胡士相說道:&ldo;胡大人,您往日處理這刑名之事,可不是如此啊!還有此人的來歷真地沒有查清嗎?&rdo;
胡士相捋著鬍鬚,說道:&ldo;此人名為張差,又名張五兒,是京畿通州之人,家中雙親已去,平時雖有些木訥,卻還不是瘋傻之人!&rdo;
王之寀奇道:&ldo;那為何……&rdo;
&ldo;為何我在公堂之上,明知張五兒裝傻,卻依然就錯就錯?&rdo;胡士相說道。
王之寀點了點頭,說道:&ldo;正是!&rdo;
胡士相微微一笑,說道:&ldo;你王心一,鐵面無私,剛正不阿,陸君啟,膽大心細,慷慨好爽,都是一時俊傑,更是大明當中數一數二的刑名之才,若是栽在此案當中,殊為不值,你我雖屬不同派系,卻總也是為我大明社稷做事,此案關節之處,我雖然不曾明了,不過大致上,我卻也能夠明白,你們二人不應當為了一個亂七八糟的計策,而葬送了仕途!這件案子,無論結果如何,我都會一力擔之。&rdo;
&ldo;大人!&rdo;王之寀也不曾想到,一個在刑部不起眼的好好先生,居然會有如此心胸,能夠不分黨派,為國留才,那些輔臣大佬與之相比,簡直是要羞煞他人了。
王之寀雖然對胡士相的心胸感佩,卻仍然說道:&ldo;大明律,便是大明律,我不能因此便罔顧律法,還望大人恕罪!&rdo;
胡士相苦笑說道:&ldo;也罷,若是你不如此,便也不是你王心一了!&rdo;
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
京中聚星樓,古人以天上星辰喻英才俊傑,這聚星樓自然就是群英薈萃之地,不過知道的人卻都明白,這裡根本就是朝中官員結盟投遞拉關係的地方,這地方基本上就能夠看出現在的大明朝當中的黨爭之狀。
比如東林黨這一黨便占據了一半的包間雅間,下面大堂里的士子更是人人都自詡東林士子,在朝中現在看來齊楚浙黨與東林黨是旗鼓相當,不過東林黨畢竟要比那些以地域聯繫組織起來的原始政黨要先進得多,最關鍵的一點,他們擁有自己的施政理念和利益團體,吸納人才,並且開設書院,能夠源源不斷地為他們黨派輸入人才。
這就造成了現在這種狀況,朝堂上旗鼓相當,不過齊楚浙黨即使擁有皇帝的支持,也有些後繼乏力,而東林黨卻後勁十足。
&ldo;李大人,不知這次叫洒家過來有什麼事情?&rdo;一個尖銳的公鴨嗓在雅間當中顯得格外刺耳。
不過李三才卻沒有顯出任何不耐,笑道:&ldo;明人不說暗話,常公公原本便是陳公公手下的得力幹將,現在太子的局勢如何,常公公在宮中比我們這些外臣更清楚!不知道常公公有何妙計?&rdo;
此人便是乾清宮的管事太監常雲升,萬曆一朝,田義陳矩時候,東廠司禮監都有些沒落,接任的太監李浚、成敬、李恩都是軟弱之輩,相比整個大明朝,除了太祖建文之時的宦官不干政,萬曆朝倒是少有的宦官權力極其沒落的一個階段。
李三才雖然不再擔任公職,常雲升面對他卻仍然不敢怠慢,說道:&ldo;李先生有何妙計,洒家洗耳恭聽,只是洒家位卑職小,也不知道能不能幫上忙!&rdo;
李三才笑道:&ldo;常公公雖然只是乾清宮管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