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部分 (第3/4页)

叶应武点了点头,转身向着御书房方向而去。

看着陛下是穿着便装、一脸阴沉的走出来,文天祥和苏刘义心中不免咯噔一下,对视一眼,都看出对方神情之中的无奈,看来自己来的还真不是时候,但是眼底下这件事情不说不可能。

叶应武刚刚坐下,文天祥和苏刘义就急忙上前见礼。

“两位爱卿平身,莫非这天是要塌下来了,让两位爱卿如此着急的前来?”叶应武沉声问道。能够惊动政事堂两位丞相的,必然不是什么小事,而文天祥他们也不是那种喜欢小题大做的人。

文天祥深深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启禀陛下,南洋八百里加急快报,还请陛下阅览。”

叶应武怔了一下:“南洋?”

原本他以为是内地哪个州府有什么天灾,又或者是北面的战事出现什么困难了,结果没有想到文天祥开口就是“南洋”,倒是有些出乎意料。南洋是叶应武在立国之初就着力经营的所在,更是大明向外拓展以及收降藩属国的模板,之后北伐更是因为稳定的南洋源源不断提供粮草,才能够让大明放慢进攻速度、稳扎稳打,否则不一定会有今日如此有利的局面。

所以无论什么地方出事,都有弥补的机会,但是一旦天高路远却又是现在大明北伐命脉的南洋出了什么问题,可就有麻烦了。

婢女急忙将奏章递上来,因为叶应武刚刚回来,按照之前叶应武不在京城时候的惯例,这些八百里加急快报都是先送到政事堂阅览,然后再交给皇后娘娘宫中用玉玺,或者直接送往前线。

不等叶应武打开看,文天祥已经开口说道:“就在半个月之前,南洋西部的德里苏丹国和伊尔汗国爆发一场大战,战争之起因应该是德里苏丹国因为伊尔汗国的兵力都被海都部在南侧的军队牵制而看到可乘之机,想要趁机向西拓展领土,结果双方在克什米尔两次大战,德里苏丹国战败,损失军队数万,元气大伤,只能向西北侧收缩,导致原本被德里苏丹国控制的南侧道路已经无人把守,伊尔汗国随时都有可能顺着这条道路横扫,直扑我大明安南行省的真腊一带。”

德里苏丹国、克什米尔这些拗口的名字就算是文天祥念出来也不流畅,不过叶应武还是听得明白,不由得皱紧眉头。之所以他能够放心的将宣武军这镇抚南洋的主力战军抽调北上,就是因为南洋西侧有和大明结盟的德里苏丹国作为屏障,而且为了借助德里苏丹国抵挡伊尔汗国,大明这些年给予的援助也不少,再加上在历史上对伊尔汗国的进攻,德里苏丹国一直占据上风,多次取得大胜,所以叶应武并没有过多担心,而现在来看德里苏丹国显然是因为自大而主动出击了,丧失本土作战的地利和人和优势,德里苏丹国果然很难和伊尔汗国这等蒙古金雕的后裔相较量。

第六百零二章 南洋重有风潮起(上)

转念一想,叶应武对于德里苏丹国这莫名其妙的进攻以及惨烈的战败突然间觉得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毕竟他一直信任德里苏丹国,却忽略了德里苏丹国的位置,在七百年后,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可是三哥这个神奇的民族,这德里苏丹国虽然和后世的三哥信仰的宗教不同,但是血脉中那种神奇肯定是一脉相传的。狂妄自大和屡吃败仗三哥好像就喜欢这么玩儿。

想到这里,叶应武不由得轻笑一声,像是嘲笑那德里苏丹国不知天高地厚,又像是自嘲自己怎么将南洋最致命的西侧侧翼交给了这样的盟友,早知道当初还不如直接一口吞并德里苏丹国,将这一带作为缓冲呢。

文天祥和苏刘义显然不知道陛下面对这样八百里加急的军情还有心思笑,苏刘义当即上前一步:“陛下,原本镇抚南洋的宣武军已经北上了,所以现在南洋只有北侧的静江军和大理军尚有一战之力,其余地方厢军以及三佛齐等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