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3页)

制性,指挥员的命令必须坚决服从。如果违抗命令,违反纪律,就会受到批评、处分甚至制裁。

入伍时的纪律教育搞好了,对官兵后来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笔者当兵已38年,至今难忘新兵连组织的纪律教育课。当时领导具体讲了哪些道理,实事求是地说,笔者早就想不起来了,可对讲课时所举的本部队一位老兵模范遵守纪律的事例,却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位同志请假进城办事,返回时发现公共汽车已经停运,为了不超假,他独自摸黑走了30多里路,终于提前赶回了部队。这件事情很小,与笔者日后军旅生活中所见到、听到的典型事例相比,可以说微不足道,但它却给笔者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由此可见新兵纪律教育的作用。

二是搞好经常性教育,不断强化纪律意识。毛泽东说:“我们军队里头要经常进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教育。只要你空几个月不搞,就松松散散了。一年要鼓几次气。新兵来了,要进行教育。就是老兵,老干部,只要你不整风,他的思想也要起变化。”《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77页。这里,提到我军纪律教育的两条基本经验。首先是常抓不懈。将纪律教育列为部队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每隔一段时间,就需主动安排,而不能等到出了问题再去亡羊补牢。通过经常性教育,不断强化官兵的纪律观念。近些年,部队经常性纪律教育主要是学习条令条例,强化条令意识,强调“条令条令,条条是令”,明确要求全体官兵熟知条令、条例的有关内容,时时处处用条令、条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各级带兵者,要把条令、条例当做教科书,一条一条地背诵,一条一条地领会,一条一条地实践,真正成为“条令通”。其次,是与整风相结合。纪律教育要想取得理想效果,就不能空谈道理,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着眼于解决存在的问题,具体的办法就是进行作风纪律整顿。在一些管理严格的部队,每年都要进行几次作风纪律整顿。关于如何组织整顿,已形成成熟的经验,其中包括及时发现违纪苗头,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正确选择整顿时机,确保整顿、工作两不误;充分发动群众,揭露矛盾,防止整顿走过场;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妥善处理违纪人员,巩固和扩大整顿成果,等等。这些经验很值得企业重视。

三是结合典型事例,开展随机教育。尽管采取了各种措施,部队仍难免出现个别违纪现象。这当然不是好事,不过,如果领导处理得法,有时亦能收到课堂教育难以收到的效果。笔者所在的部队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当年,部队物质文化生活条件较差,每月只放一两次电影,这是官兵们的主要娱乐之一。放电影时,分散居住在附近村庄的各个营连,要打上背包,走几里山路,赶到团部操场集合。有一次,到了规定时间,全团整队完毕,发现有一个连未能按时赶到。值班首长很不高兴,黑着脸,一句话不说,让全团官兵都站着等。几分钟后,那个连队急匆匆地从远处跑来,气喘吁吁的连长照例向值班首长敬礼,报告人数。首长还礼后问了一句,“通知你连几点赶到?现在几点了?”然后,二话不说,命令该连原路带回。相信亲眼目睹了这一幕的全团官兵,恐怕再也忘不了什么是时间观念了。

现在社会上研究联想公司发展史的材料,都会谈及“罚站一分钟”的故事。这也是运用典型进行纪律教育的生动事例。如多数企业一样,联想公司刚组建时,员工的时间观念也不强,开会迟到是家常便饭。为此,公司特别作出凡迟到者罚站一分钟的规定。一开始人们不以为然,但柳传志执意坚持这么做,并且从自己和公司骨干做起。据说,第一个被罚站的人就是柳传志的一位老领导。柳传志本人,也被罚过三次。多年坚持下来,公司的纪律状况大有改善。据说,联想公司员工在体育馆开大会时,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