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2/5页)

憾,子鉴知道,要不是你建起这座大汉首屈一指的琅琊书院,要不是琅琊国君、糜子仲和子扬为我等上下斡旋,顺利避过一次次烦扰,老朽等人恐怕早已经被朝廷重臣三番几次下达的征辟令折磨惨了,今天大家还能相聚在堪称人间净土的琅琊台下,轻轻松松地专注学问把酒论道,还得感谢子鉴啊!只是,老朽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只想和同道一起,尽快整理收集回来的历代文献,修补古今典籍,为子孙后代留下些东西,所以,只能对子鉴说声抱歉了!”

刘存早有思想准备,闻言还是深感失落,不舍地拱手作揖,表示尊重郑玄的选择,然后转向身后肃立的学子:“请师兄给我拿瓶酒来。”

年轻的学子立刻望向老师郑玄,看到郑玄点点头才敢去拿酒,很快用托盘送到刘存面前的矮几上。

众人感兴趣地看着沮丧的刘存,刘存斟满杯酒,忽然抬起头:“看什么?难道不知道我的心受伤了吗?”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刘存却不管不顾连喝三杯才停下,不熟悉刘存的申屠蟠看得眼都直了。刘晔主动移到刘存身边坐下,一面给刘存倒酒,一面低声解释。

郑玄颇感歉意,转身与邴原低声交谈几句,两人招招手把弟子管宁和国渊叫到身边,四个人交谈一刻钟之久才结束。

邴原等待两个弟子回去坐下,才对刘存笑道:

“子鉴,我们受了你不少好处,要是让你空手回去,心里也过意不去,传出去天下人可能会有很多误会,只好把管宁和国渊借给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第五十二章 求贤(下)

刘存大喜过望,一跃而起两步走到中间,先向含笑不语的管宁和国渊拱拱手,随即转向邴原和郑玄深深鞠躬:“谢谢两位老师!刘存此刻心中的感激无以言喻,干脆借此机会,把埋藏心底的话都说出来!”

刘存直起腰板,满眼真诚地环视一圈:“刘存知道自己的斤两,外界所有的夸奖并不是刘存应该获得的,刘存只是凭借微薄的能力,和一群志同道合者做了些有益于父老乡亲的事情,当不起那么多的赞誉,我刘存出身贫寒,毫无根基,为了做官才不遗余力地开办工坊赈济灾民,才不计毁誉专注于很多人看不起的农工商百业,并开办了至今仍然被诸多文人骚客**名士嗤之以鼻的琅琊农工商学院,但这一切刘存认为值得,因为只有做了官,才能光明正大地探寻利国利民之道,官越大,做起事情来就越方便,至少没人再去官府告我包藏祸心,或者要聚众谋反。”

在座众人慢慢坐直身子,望向刘存的目光越来越严肃,郑玄和邴原相视一笑微微点头,转向惊讶的申屠蟠低声说了句话,申屠蟠更为惊讶,随即一脸郑重地凝神倾听。

刘存略微停顿整理好思绪,继续慷慨直言:“我大汉如今是怎么一种境况,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可我想得最多的不是追究原因,每当看到源源不断云集琅琊的灾民,我就心疼,没时间去追究其根源,如何能让数以万计的父老乡亲不饿死,才是最迫切的!从小到大,我一直有个梦想,希望能够成为对国家民族有所贡献的人,希望自己短暂的一生,不会恍恍惚惚一事无成地虚度,希望临终之际,能够自豪地对自己的子孙说:看看,你老子的一辈子精彩吧?”

众人一片愕然,一时难以适应刘存跳跃性的思维,慢慢回味却又深受感动。

刘存深吸口气缓缓呼出:“近两年来,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不少事情,每做一件事情,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检验,每当看到一片片新开垦的田地长出秧苗,看到一个个工坊造出更为方便实用的工具和器物,看到一群群流民守在田地间眼里有了希望,我就知道自己作对了,并为之深受鼓舞,后来,在仁慈博爱心怀万民的国君眷顾下,我幸运地以茂才资格当上琅琊县令,终于找到一条实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