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4/5页)

柳永词中常以宋玉自喻,此词中也有一句“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开了悲秋的先河,柳永和他的悲切也相似吧。但是,我认为,柳永要比宋玉强。从成就上说,宋玉没有柳永出名。有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宋玉是远远做不到这些的。单凭《戚氏》一词,柳永也可以压倒宋玉,同时代的王灼其所著的《碧鸡漫志》中转引过“《离骚》寂寞千年后,《戚氏》凄凉一曲终”的赞语,宋玉也没有做到。

柳永与宋玉的相似之处就是二人都是仕途失意,写作风格相近。但是柳永在仕途失意后,看破名利,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混迹于红楼,奉旨填词去了。宋玉而是苦苦追求,忧郁而终。看来,柳永似乎更旷达,比苏轼还要超脱。柳永的词凄婉缠绵,儿女情长,但却不靡靡。构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以至于“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虽有花间词牌遗风,亦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柳永的写作范围更广泛,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景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确实值得称道,值得尊敬。有些人认为柳永的词不值得学习,完全是胡言乱语,我不禁想问:你懂词吗?后世的众多大家,像苏轼等皆受柳永影响,完全可以看出柳永在词坛的地位。

“未名未禄,绮陌红楼”简洁地概括了柳永的一生。柳永的《鹤冲天》惹恼了北宋仁宗,只因其中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就注定了仕途失意。而旷达的柳永,倒也潇洒的“奉旨填词”去了,也不卖面子给皇帝。柳永似乎是愤怒了,有个性地愤怒。柳永自许“白衣卿相”,也尽显*。他和苏轼差不多,官场的失意,倒是成全了一代才子。

但是,柳永奉旨填词去了哪里?红楼!也就是现在说的妓院。柳永倚红偎翠,在红楼柳永为教坊乐工和歌妓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常常会得到她们的经济资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连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虞。南宋罗烨《醉翁谈录》丙集卷二就说“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柳永途径途经江州时,结识谢玉英。谢玉英是当时的名妓,独爱歌柳词,长得也十分漂亮,柳永在谢玉英书房中看见一册"柳七新词",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便十分感动。二人才情相配,一见知心,临别时,柳永写新词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谢玉英。任满回京,到江州与她相会。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怅,在花墙上赋词一首,述三年前恩爱光景,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不愧是柳永,几句话,边让谢玉英觉得惭愧,收拾行装,追柳永追到了陈师师家。陈师师也是东京名妓,柳永当时就住在那里,二人重修前好,像夫妻一般生活在陈师师家中。柳永死在名妓赵香香家中,他既无家室,也无财产,死后无人过问。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一笔钱为他安葬。谢玉英曾与他拟为夫妻,为他戴重孝,众妓都为他戴孝守丧。出殡之时,东京满城*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 谢玉英痛思柳郎,哀伤过度,两个月后便死去。陈师师等念她情重,葬她于柳永墓旁。

不由得感叹,柳永的女人缘真好,文史上,数他最是*,确实令人羡慕。柳永的一生,过的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