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 (第1/4页)

囊字饕殉啥ň郑�

待天光见亮一切也渐渐归于了平静。经过了多半夜的鏖战、甚至出城追歼残敌的兵卒都已经归营之后,战后的战损和歼敌统计却令徐州众将感到极其的惋惜!就是由于当时城内的纪灵反应太过迅速,使一些身强力壮、手脚麻利的幽州军兵卒大部分逃出了彰武城。最后的统计结果五万多的幽州军也就被歼灭、俘虏了万余,而大部分的幽州军兵卒都逃之夭夭了!气得率先攻入城内、性情有些暴烈的太史慈不停的叫骂:“纪灵这个老混蛋!逃的也太快了?唉……!如果不是担心弄巧成拙,在东门外埋伏下一支伏兵就好喽!”太史慈说的也是实情。当时张辽也曾考虑在城东设伏,但又担心大军的调动引起城内不断派出的探子的警觉,最后还是放弃了于东城门外设伏。

纪灵的表现也真可称为:识时务者为俊杰!在突发大变的情况下,纪灵反而把大部分的幽州军都撤出了彰武城,这样自然也为徐州军下一步的向幽州纵深进军增加了难度。

第二百二十二章 柔肠百结 (三更)

彰武城的攻防战就这样以有些‘雷声大、雨点儿小’的状态结束了。但这毕竟是在冷兵器时代的古代,交通、物资、军械等均是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以张辽为首的东路军将领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加快攻击的度,但彰武之战仍然前后经历了半个月的时间。为了尽可能的加快进军的速度,东路军也仅在彰武休整了两天,就又匆匆的开拔向蓟城的门户范阳进军了。

而我所统帅的西路大军,此时已经渡过了人为的发了一场大水的盘河,再一次的逼近以高干为主帅的幽州军下寨。高干所统领的这一支以原并州军为骨干的幽州军,不仅在数量上占幽州‘袁氏’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而且在战力上也应该是幽州军中最强的一支。把高干率领的这支幽州军拖住、并争取在野战中消灭,会为夺取幽州、诛除‘袁氏’扫清一个最大的障碍。

作为东汉末年的第一豪族、在这个纷乱的年代相继产生了两位傲视群雄的第一诸侯(袁术、袁绍)的‘袁氏’的嫡系高干,按品级上来讲已经是一品大吏,但一直以来其基本上都是被‘袁氏’的阴影所掩盖的难以彰显声名;且在史书上对他的记载也并不太多。但毋庸置疑,受袁绍的委任一直稳据并州的高干也并非是一个庸才,否则又何能在经过了匈奴肆虐后几乎乱成了‘一锅粥’的并州站稳脚跟?无论其本人的才略如何?就其能够毫不迟疑的任用牵昭、田豫这两个刚过弱冠之年的少年将领,其就颇有知人善任之明。凶猛的野兽往往是隐藏在黑暗中!反复的思虑着高干此人的人生轨迹,使我不由得对他陡升警惕之心,内心里也产生了要会一会他的想法。

虽然现在‘袁氏’在幽州拥军近二十万,而作为少壮派代表的袁谭、高干等还自忖与徐州军有一定的相抗能力。但在我的眼里,已经江河日下、苟延残喘的‘袁氏’也只是宛如‘秋后的蚂蚱一样蹦跶不了几天’了!无论是在实力还是在士气上,现在的幽州军根本无法同徐州军相比;在大一统的总体趋势下,幽州‘袁氏’的覆灭也只是时间的问题。当然,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则要重视敌人;过于的轻视对手只会自食其果。

事实上,现在东、西两路这二十几万大军按我原来的想法是为下一步进军大漠准备的,而首先用于攻取幽州则有锻炼兵卒、适应战场气氛的意思。否则,一场正常的内陆作战,动用了近十万的铁骑参与其中也显得太奢华了!但毋庸置疑,幽州的问题也同样是在进军大漠之前所必须要解决的。只有解决了幽州‘袁氏’,我才可以以幽、并二州为基的逐渐向大漠纵深推进。否则,再出现后院起火的情况,那我可就‘画虎不成反类犬’了!再说了,如果我对幽州的‘袁氏’不予以清除就急三火四的从并州出兵,让‘袁氏’得到喘息之机而以死灰复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