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 (第3/5页)
明天会饿死,更不用担心过了秋天过不了冬天,所以今日见到使君大人,无不是感激涕零,不住叩拜。
刘备赶紧将他们扶起,心里亦是说不出的感动,哽咽道:“诸位父老惨遭战乱,无家可归,我睹尤悲,上天亦不忍也。我不管你们来自哪里,只要你们信得过我刘备,我刘备就算是自己不吃,也要先想办法安顿诸位,让诸位吃饱。诸位也不用感激我,就当这徐州,这彭城,今后就是你们的家吧。既是自己家了,还用客气么?哈哈,你们现在就算是回家了吧!”
两边听到‘家’字,想到自己的身世,想到惨死在家,没有一?净土掩埋尸骨的家人,不由是哇的一声,伸手捶胸,站起者又复跪下,老泪长流,嚎啕不已。
刘备听得越发不忍,亦是举袖拭泪。两边张昭、张?看在眼里,感触在心,上前来劝,免不得亦为感动,泪挂两旁。
诸人正自哭的酣畅,突然只听人堆里一人哈哈而笑,长声道:“今日乃招贤馆落成之时,大喜之日,诸位只知道哭,难道就不知道贺么?”
诸人一惊,纷纷温拭老泪,回头要看是谁……
第百五九:颍川陈氏
刘备和张昭、张?等也是奇怪,想此人好生大胆。
不时,那人走出人堆。刘备一看,心里大喜。只见那人一派正直,两眉如剑倒插,海下如墨双画,脸上神定气若,不卑不亢。
刘备心想此人虽然穿得鄙陋,但在这万人之中款款而出,自有一股凛然大气。
刘备尚未开口,那人谦恭一揖,笑道:“新闻刘使君慧政于民,我等他乡难人亦托赖其荫,今日能得使君宽容收留,我等感激不尽!今见招贤馆初落,他乡鄙人不才,欲要毛遂自荐,开这第一遭。不知可否借以字笔,新添贱名?”
刘备赶紧拱手作揖,让人传上簿册,借用张昭新填之墨,亲自与他拿上,道了声请。
那人接过纸笔,也不要旁人登录,自己挥笔一写而就,然后又道了声谢,将笔还了,转身告辞了。
刘备、张昭、张?,将簿册展开,都把眼睛挪在上面。顿时,三人同时轻咦一声,不由同声念道:“陈群!”
刘备只瞅了这两字,赶紧扯步上前,欲要去追,被张昭一把扯住,低声道:“既是招贤馆登用,须得以礼相聘,使君不可鲁莽。”
刘备眉毛一皱:“可我怎么找他?”
旁边张?道:“使君不须着急,这上面有住址,不难找。”
刘备再一看,只见上面写道:“陈群,草字文长,颍川人……”后面接着写有住址,这才放心。刘备这边安抚好百姓,让他们各自散去,这才同张昭、张?同入招贤馆内。
张昭一路沉思,拶须道:“陈长文祖父陈?,字仲弓,号太丘,乃颍川大儒,天下名士。此人少为县吏,勤奋好学,诵读不辍。县令邓邵见其聪敏过人,乃举荐其身赴太学读书。学成归里,任本郡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府。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宰闻喜半岁;复再迁除太丘长,故号太丘。听说他为官清正廉明,黎民安居乐业,邻县百姓多向其辖境迁徙。沛国加重赋税,陈太丘抗之无力,从之不甘,愤然弃官归里。延熹九年‘党锢’祸起,株连甚众,陈太丘未能幸免。受株连者多数逃避他乡,有的则请求赦免,独陈太丘愤然言道,‘吾不就狱,从无所恃。’请求拘禁。并为他人承担责任,后遇赦出狱。
此人在其乡里颇有声望,对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德行受人尊重。遇有争讼,多求其判正。故时人长自感叹,‘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灵帝时,太史上奏,‘德星聚奎,其五百里内有贤人焉。’灵帝于是派人查访,乃知是退隐归里的陈太丘常率子孙和号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