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第2/3页)

里呈現出朦朧的輪廓。翻深溝,爬石坡,穿密林,天已經放亮,空中露出了乳白和淡藍相交織的一團晨光。

隨著人流裹進大門,買了門票再左行,迎面一座山坡上,巨大的色彩斑斕的釋加牟尼佛像早已展開在那裡了。

人們紛紛湧上前去。只見哈達紛飛,前邊的人用手去撫摸佛像,用頭去拱佛座,丟下錢幣,雙掌合攏,眼睛微閉,喃喃自語。擠不到前面的,就在別人的屁股後面五體投地,磕起長頭。人群中央雜的中外遊客,他們也受到這虔誠的禮佛氣氛感染,紛紛合掌祈禱。人們有著同樣肅然的表情,面部都閃耀著神性的容光。無人高聲喧譁,眾人只是默默地凝望。

這生動新奇猶如中世紀一樣的巨大的宗教活動場景,如同西歐古典主義時期宗教題材油畫的再現,我聯想到了倫勃朗、丟勒和魯本斯。我以他們的視角和構圖攝下了這一難忘的場面。

法號聲聲,經幡獵獵。唱經的喇嘛,身披紅色袈裟,跌坐成一片,誦經聲如海如濤,響徹山谷。四處飄起的桑煙把中世紀的古老寺廟浮得如蜃樓幻景。

山下,人們誦著經,潮水一樣繼續向這邊漫過來。這是一個民族的大聚會。漫山遍野的人群,有的就地生火煮茶,有的一張塑料布往地上一攤,全家人圍坐於一起,把從城裡帶來的食物倒出來,津津有味地吃著。更多的人往佛像前聚攏過來。

我從人縫裡擠到大佛前,這個佛像差不多有半個足球場大,站在下面,只能看到佛像的局部。抬頭,山頂上曬佛的喇嘛小得不見鼻子眼睛。佛像就是他們從藏佛樓抬出來的,前面是開路的法號,後面是抬佛像的長龍。待爬到固定在山坡上的巨大鐵架上時,喇嘛們一齊吶喊,巨佛的長卷迅疾沿著鐵架從上滾下來,白花花的一片。接著,幾根繩子從上面放下來拴住那層覆蓋在佛像上的白布,徐徐向上拉。於是,佛像慢慢呈現,先是蓮花座,然後到胸、脖、臉,最後,五彩斑斕的一片佛光呈現於天地之間,頗像後現代的大地藝術。

這一切完成得如此之早,我們摸黑起床都無緣得見。

在繞著佛像轉圈的過程中,我一直被遺憾的情緒左右著。而那些比我還後到的藏民好像對看看沒看到亮佛一副無所謂的態度。他們看重的只是大佛,是向佛之心,我注意的是外在的形式。我意識到了,一個內地人與藏民一起過雪頓節,完全不是同一回事。雖同處一個熱鬧的場所,可心境和感受卻是南轅北轍。

這不是一般的節日,有的節日不管你來自何方,是何民族,都可以同歡共慶。而作為佛的節日,我們永遠是一個局外人,像一粒砂子夾在流水中,雖然一起向前流動,卻不能與水相融為一體,區別在於:他們看到了佛,我看到佛像。

拉薩 說再見的時候到了

返回的路上,天空漸漸明朗起來。人群仍絡繹不絕趕了過來。與夜色中同行的藏民不同,陽光下,他們穿著的五彩繽紛的服裝全都耀目起來,男女老少,喜氣盈盈。

來的人實在太多,往回走的車都擠滿了人,我們只得步行,那些坐上車的人,高興得手舞足蹈,得意洋洋。

拉薩的郊外與荒野幾乎沒有區別,在高原那輪太陽的照耀下,草地和樹木都呈現出了蔥翠的顏色。地平線上淺白色的山峰閃現著金屬的光芒。一切都顯得明亮、激動和熱烈。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