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4/5页)

财政和礼仪,位列九卿,位高权重。东汉末年,朝中有花钱捐官的制度,曹嵩并没有满足于大鸿胪的职位,花去万金为自己捐了太尉一职。太尉居“三公”之首,曹嵩由此达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最高峰。

可是,义务与权利并存。

这一天,年迈的曹腾对曹嵩说:“你在我这里该拿的拿了,该得的得了,你也该给我们老曹家出点力了!”曹嵩不耐烦地想:凭什么让我给你们出力?可是,圆滑的他不动声色地说:“但凭父亲大人吩咐!”曹腾说:“你也该为曹家生个儿子了!”曹嵩松了一口气,生儿子这事还非得由他亲自出力才行。

于是,曹操奉命来到了人间。

曹操的使命本来是解决曹家的香火问题,可是,他却超额完成任务,建立了魏国,人们称之为曹魏。其实,根据遗传学,曹操的身上流着某人而不是曹腾的血。在他由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时候,23对染色体中,没有一对姓曹。曹魏曹魏,其实和曹家无半点血缘关系,这着实有点搞笑。

那么,这个神秘的“某人”到底是谁呢?搞清“某人”的身份很重要,因为这个“某人”决定了曹操的DNA。

曹操基因疑似夏侯———

这个“某人”,就是曹嵩的父亲,他才是曹操的亲生祖父。

研究三国历史最有权威的《三国志》,对曹腾的身世只令人费解地说了一句:“莫能审其(曹嵩)生出本末。”曹腾从哪里抱养的曹嵩,这已经成了一个谜了。老狐狸曹腾精通世故,抱养孩子时第一条要遵守的就是要对他的身世绝对保密,否则,自己辛辛苦苦养大了儿子,再跑出去寻亲,那就成三国版的《错爱》了。曹腾带着曹嵩的身世之谜到棺材里去了,曹嵩的身世就永远无人得知了。

这样一来,曹操的身世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永久的秘密。可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曹嵩不是孙悟空,绝对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怎么也得有亲生父母。

这就需要我们从史书里“八卦”一下曹操的DNA了。

《三国志》裴注引《曹瞒传》和《世说新语》,说曹嵩是夏侯氏之子:(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曹操)于惇为从兄弟,从这里看,曹操不但是假一罚十的夏侯氏之子,而且还和他手下最重要的大将夏侯惇是堂兄弟。但是,《曹瞒传》是当时吴人作品,是曹魏的“敌对宣传”,其真实性向来可疑。《世说新语》更像是八卦故事,可信度也较低。可是,《曹瞒传》固然有一些恶意污蔑曹操的内容,但是,说曹操是夏侯氏之子,似乎也没什么污蔑的意思。夏侯氏是汉初名将夏侯婴之后,也算是高贵血统。再就是,即使是污蔑,那为什么非说是夏侯氏之子,而不说其他氏之子?这里面肯定有文章。《世说新语》虽是八卦故事,但是血统问题是大问题,杜撰的可能性似乎也不大。更耐人寻味的是,陈寿《三国志·魏书》第一篇便把诸夏侯和诸曹合传,这是不是表明陈寿对夏侯和曹氏血缘的一种暗示?出生在三国,生活在晋代的陈寿,对曹操的身世应该是清楚的。那既如此,《三国志·武帝纪》为何又说曹嵩“莫能审其生出本末”,这恐怕是为了“保密纪律”吧。封建社会,血统决定王位,曹氏绝对不愿承认自己源于夏侯氏的事实,夏侯氏也不敢声张在自家的血缘谱系上有魏王这一事———谁声张谁就是想篡位呀!

曹操似乎也知道自己和夏侯的血缘关系,这从他对诸夏侯的格外重用和亲信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的人似乎也知道这一点。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在消灭曹爽的同时,也把在外征战的夏侯玄召回京城,夺其兵权。当时,夏侯玄草木皆兵,吓得直接到蜀国政治避难去了。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擅权,曹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曹芳决心捍卫王权尊严,铲除司马氏。这时,他所依靠的力量也只有夏侯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