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 (第3/5页)

沦陷在众多男人的围观之下,在当时是很不绅士的做法。然而,好大喜功的曹操,却一定要向天下炫耀是他赎回了中原第一才女,就对满座高朋说:“蔡先生的女儿就在外面,现在就让诸君看看!”

蔡邕的才名天下传颂,蔡琰的才华也是名动九州,但是在座的衮衮诸公都是男人,也都想看看中原第一才女,在被胡人霸占了十二年之后,成了什么样子。仰慕、好奇中夹杂着不为人察觉的猥亵的目光,一起投向门口,等待中原第一才女的到来。

蔡琰披散着头发,光着脚,一步一叩首地走来。众目睽睽之下,她跪在曹操面前,为丈夫请命,音词清辩,无限哀酸,在座的人听了,无不凛然改容。

但是,曹操就是曹操,不会轻易被打动,他做出无奈的样子,说:“你说的一切,的确让人同情,可是判决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又能怎么办呢!”

蔡琰孤注一掷,揭下曹操无情的面纱,说:“明公的马厩里骏马万匹,手下虎士成林,又为何吝惜派出一骑快马,去救一个垂死之人呢!”

在座的人都为蔡琰捏了一把汗,这个女人疯了,要是激怒了曹操,不但救不了丈夫,恐怕连自己的命都搭上。

蔡琰的确是在赌命。她只能赌,因为很难想象,失去了那个她未必爱也未必爱她的男人,她还能不能再拥有一个新的归宿。

曹操其实也是性情中人,只是有时讲政治,顾不上讲人性了。此情此景,曹操终于被打动了,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判决书,赦免董祀的罪责。

是我救了他,也许以后他会爱上我的,蔡琰呆呆地想。

生与死的距离,其实只有曹操手上的酒杯之间的距离。赦免董祀的命令下达之后,曹操又端起刚刚温热的一杯酒,端详着蔡琰,看到她光着头和脚,就下令赐给她头巾履袜。这时的曹操,对女人才稍微有了点绅士风度。

可是,曹操并没有立即放蔡琰走,而是问她:“听说夫人家中原来有许多古书典籍,你能回忆起来吗?”

曹操也是爱书之人,他也知道经过颠沛战乱,蔡家已经家破人亡,就连蔡琰都沦为胡人的俘虏,蔡家的藏书更是难以幸免,可是,他还是希望蔡琰能够描绘一下蔡家精华藏书的样子。其实,他并不希望蔡琰能够记得家里的藏书是怎么样的,毕竟她失身于胡地十二年,能知道活着是什么样就是奇迹了,又怎么会记得书是什么样呢?他这么问,只是在抒发对蔡家藏书的向往之情罢了。

蔡琰告诉他:“过去亡父赐我四千多卷书,可是几经战乱流离,没有保存下来的。”

曹操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蔡琰接着说:“我现在能够背诵出来的,只有四百多篇罢了。”

曹操喜出望外,忘情地一拍大腿,说:“那……那……那现在就派十名书吏到夫人府上抄录如何?”

书让蔡琰找回了尊严,她矜持地拒绝了曹操,说:“妾闻男女有别,礼不授亲,请你赐我纸张和笔墨,为你默写这四百多篇文章。”

曹操兴奋得直搓手,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每每夺下一块地盘,他就会这样激动。

可是,蔡琰说出了让他更为激动的话:“用楷书写还是用草书写,您吩咐就是了!”

众所周知,曹操也是一名书法发烧友,他曾经把书法家梁鹄的字挂在床帐里日夜观摩。蔡邕的书法闻名天下,而她的女儿能楷能草,现在就专门为曹操书写!

一半楷,一半草?

楷可,草亦可?

打起仗来雷厉风行的曹操,此时却不知如何回答蔡琰,只是傻呵呵地笑着,就像一个面对宝藏不知如何选取的孩子。

蔡琰把四百多篇文章默写下来,送给曹操。饱读诗书的曹操读了,从中没有发现任何遗漏疏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