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4页)

人回答他的问题,大家都岔开话题,说其他的了。新兵还在傻乎乎地问:“他那只眼是怎么瞎的?”甲厉声对他说:“闭嘴!不要再说这个了!”新兵困惑地看看甲:“给个理由先?”乙站起来,来到新兵面前,严肃地说:“我可不想陪着你犯错误!”说完,他走出了宿舍,甲也走出了宿舍,一副避之唯恐不及的样子。新兵连脚指头也用上,也没想明白大家为什么如此害怕谈论这个话题。

拔矢啖睛的可能原因———

新兵蛋子不知道:叫夏侯惇为“盲夏侯”是开玩笑,谈论他的眼为什么瞎了一只,那就是侮辱夏侯惇了。矮人面前不说短话,败将面前谈论他的失败那是侮辱。侮辱主帅,不想活了?本来,独眼龙就独眼龙,一个大男人,不去选秀,谁在乎这个?可是,这只瞎眼却见证着主人的失败。所以,当别人叫他盲夏侯时,他就想起自己是个失败者。因此,别人喊他的绰号,他从来不发脾气,只知道对着无辜的镜子发脾气。

193年,张邈联合吕布反叛占领兖州。东征徐州的曹操急忙回兵,进攻已被吕布占领的濮阳。吕布摆好了弓箭阵,静待曹操和夏侯惇的到来。冷兵器时代,守城方最好的武器就是弓箭。躲在箭楼上,居高临下,箭在弦上,蓄势待发,看看谁先靠近就先射谁,一射一个准。曹操下达攻城令,夏侯惇为先锋。只要是夏侯惇在,先锋位置非他莫属。夏侯惇大吼一声,策马前驱,长枪横卧,向敌阵冲去。城墙上,吕布看着一马当先的夏侯惇,冷笑着说:找死!他一声令下:对准前面那个大将,射!弓箭手们就射了。弓箭蝗虫一样地飞向夏侯惇。夏侯惇冒着敌人的箭雨,前进,前进,前进进!很快,他到了城墙下。

城墙上,一个士兵感冒了,向吕布请假未获批准。他懒洋洋地把箭搭在弓上,做出射箭的样子,但是不射。战友们都射了十支箭了,他却一支也没射。这是一个老兵,知道怎么应付长官。突然,他打了一个喷嚏,手一紧,一哆嗦,箭飞了出去。他吓了一跳,怔怔地看着自己射出去的箭。那支等待已久的箭像认识夏侯惇似的,直奔他的左眼而去。那个感冒的士兵惊讶地看着这支箭扎进夏侯惇的左眼,在他的眼眶上还一颤一颤的。这个兵油子热泪盈眶,他知道是他而不是别人射中了曹操的先锋,他知道自己买彩票中大奖了,他知道从这一支箭扎进夏侯惇的眼球的这一刻起,他的人生要拐个弯。他手舞足蹈地喊道:“我射中了!”吕布眉飞色舞,重重地奖赏了那个射中夏侯惇的士兵。一战便伤及敌方主将,这是很鼓舞士气的。幸亏射箭的兄弟射术不精,要是他是冷兵器时代的狙击手的话,盲夏侯就成夏侯烈士了。

《三国演义》

第十八回“夏侯惇拔矢啖睛”具体描写了这一事件。首先罗贯中把射中夏侯惇这一功劳划给了吕布手下猛将曹性,但是史书上只说夏侯惇“为流矢所中,伤左目”,既是“乱矢”,那曹性立功的概率最多也就是万分之一,因为当时濮阳守军估计至少要有一万。其次,罗贯中以生花妙笔写夏侯惇被射中左眼后,急于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也拔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接着夏侯惇把眼珠放在口内吞了下去,仍复挺枪纵马,一枪刺死曹性。“拔矢啖睛”固然勇猛,但总是血腥有余,远不如断喝长坂坡、温酒斩华雄等桥段光辉。

其实,夏侯惇“拔矢啖睛”倒也符合其风烈个性。他的风烈个性在14岁那年就出名了。

夏侯惇曾是少年杀人犯———

夏侯惇14岁,正处于心理学上说的“人生最危险的时期”。谯县大街小巷轰动了:夏侯惇杀人了。一个14岁的孩子,竟然成了杀人犯,这在当时太具有新闻价值了,在今天则太具有史料价值了。

可是,时间、地点、被害人、案发现场、作案过程、凶器、目击证人,这些记者和读者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