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 (第4/5页)

我坐大啊!”张邈断定,即使不为袁绍,曹操也会除掉他。以前,张邈罩着曹操,感觉比较爽,而现在曹操成了兖州牧,张邈却依然是兖州治下的陈留郡守,张邈很难接受自己从保护者到被保护者角色的转变。

在陈留郡,一个叫高柔的小伙子对乡人说:“曹操占据了兖州,他本来就有争夺天下的打算,不会安然坐守兖州,而张邈太守首先占领了我们陈留郡,我担心变故随时发生,我们还是离开陈留郡躲避战祸吧。”

除非左手打右手,张邈和曹操才会翻脸打仗。没有人相信高柔,高柔只好叹息着离开陈留,带着全族人去投靠袁绍麾下一个叫高干的人。高干是袁绍的外甥,是高柔的堂兄,高柔投靠他就是为了找一个没有战争的地方生活。

曹操本来是兖州人找来打黄巾军的,那时他的角色是保护神。黄巾军被解决了,曹操坐稳了兖州牧。本来是请来打短工的,可活干完,短工成了东家。怪不得当初他那么着急来,原来就是为了取得州牧之位啊,兖州人纷纷抱怨。在兖州人的眼里,曹操的角色也成了一个坑蒙拐骗的无赖。

而曹操自身也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改变。与黄巾军作战时,是为兖州万民效劳,而做兖州牧,需要捍卫权力和地位。效民时需要弯下腰,牧民时则喜欢挺着腰。曹操的腰板挺得格外直,兖州是我打下来的,本来就该属子我,兖州人都要听命于我,曹操这么想。

就这样,兖州人与曹操的关系,悄悄地发生了变化。陈留郡有一个叫边让的人很出名,孔融瞧不起天下人,唯独对他极力称赞。他对曹操压根儿就瞧不起,提起曹操时,往往用讽刺鄙视的语气。曹操杀了边让,把他的头颅割下来挂在城墙上,告诉兖州人:破坏我的权威,下场与此头同。

兖州人从边让的头颅下经过时,总是低头加快步子,曹操想兖州人还是挺乖的。他不知道,兖州人其实是在想,如此专横之人,怎配掌牧兖州!

陈宫狠抽自己耳光,脸都肿了。后悔的时候,他喜欢打自己耳光——正是他首倡,大家才把曹操迎来兖州。他暗暗发狠:我能把曹操搞来,也能把他搞走。

陈宫被自己的义愤感动,觉察不到他只是在报复而已。陈宫在东郡也是实力派,他认为曹操是赖他之力才坐上兖州牧的位子,理应给他派个大红包:东都太守。可是,曹操却让心腹大将夏侯惇做了东郡太守,要陈宫听命于夏侯惇。

要命的是,曹操对自己在兖州人心目中角色的转变丝毫不觉,还以为自己在兖州人眼里是为兖州平定黄巾之乱时的香饽饽。征兵,征粮,征徐州,把兖州人拖进战争的泥淖。

“曹嵩又不是我们兖州人的爹,凭什么拖累我们啊。”兖州人骂曹操。

四 同样的角色

这时候,刘备在徐州扮演的角色,正如曹操最初在兖州扮演的角色。

不同的是,曹操是兖州人敲锣打鼓请去的,刘备是赖在徐州不走自己要留下的。

“我要留下来,帮助徐州。曹贼定会卷土重来,就让我为徐州人承担箭雨吧。”刘备对田楷说,拒绝跟他回到公孙瓒那里。

刘备现在拥有近万部卒,翅膀硬了,可以单飞了,而且又脱离了公孙瓒的势力范围,他可以不再扮演“公孙瓒的同学”这一角色了。人们提起他,总是说“公孙瓒的同学”,这时刘备就会揪着大耳朵,厌烦地想,人家有名字啊,叫“大耳朵”也可以啊。在公孙瓒那里,他的角色是部属,在陶谦这里,他的角色是VIP贵宾,因此他留在了徐州。

事实证明,刘备这步棋走对了。陶谦表荐刘备为豫州刺史,让他驻扎在小沛。徐州牧表荐豫州刺史,着实搞笑,但陶谦借此表明刘备不是他的部属,让刘备不能再赖在徐州不走。小沛属于豫州刺史部,曹操要进攻徐州,刘备可以先在小沛狙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