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 (第2/5页)

漏室,要么干脆一把火烧得个干净,回头若是再要修缮,还不知要花多少金银人力。

听到前方捷报,临近的几处县、州这才安心不少,原本被战事压得人人心头沉甸甸的,如今,总算得了好消息,能安心过个太平年了。

更不用说京城之中,皇上得知此事更是大喜过望,连原本因天寒犯起的咳嗽都好了不少,气色也大好起来。

————————

京中,一架不打眼的马车趁天亮之时匆匆进城,一路到了大皇子府的侧门儿才停下。一人下了马车,从侧门走了进去。

虽再有半月就要过年了,可天气仍是冷得紧,那人身穿着大毛儿斗篷,头上的帽子罩着,整个人在帽中裹了个严实。

大皇子面沉如水,眼中隐隐皆是怒气,整个大皇子府上人人屏气凝神,没人敢高声说笑,就连后头大皇子妃、侧妃之处也无半丝说笑声,哪还有点儿过年的气息?

门口下人来报,待大皇子应允后,那穿着斗篷之人方走了进来。

大皇子抬起头来,朝跪在地上之人看去,沉声道:“起来说话儿。”

“是。”那人应声,站起身来,方把斗篷脱下,交给身后小厮。小厮接过了衣裳,忙躬身退了出去,在外头把门儿闭上。

那人身穿青布衣裳,面色有些苍白,唇上血色极淡,面色上也颇有几分疲惫之色。

这一二年不见,原本那玉树临风恍若摘仙的个人物,如今因回乡守孝、且又有这一路的颠簸,倒显出另一番的韵味,让大皇子不由得挑挑眉毛。

他本是因近几个月出的这些个事儿,让他觉着身边的幕僚们都颇有些不中用才忽想起了宋裕慈来,如今一看……都说要想俏,一身孝,合着这话不光应在女子身上?

“平善一路辛苦了。”心念微动,原本那怒气倒压下去了几分,大皇子抬手含笑,朝自己下手处让座。

宋裕慈恭敬行礼,朝那处椅上侧坐了下去:“慈不敢耽搁殿下之事,得了消息便一路赶来。”

“倒是难为你了,如今你守孝三年,这会儿进了京不方便出面露头,若叫人知道了难免被御史参上你一本。”

“为殿下办事,本是应尽之事。自古忠孝难以两全,为殿下大事,慈自当进此本份。”

见他如此识趣,大皇子脸上方露出这些日子头一回的笑意来,伸手拉过他的手,在他手背上轻拍两下:“我府上已经收拾出了地方,你不便在京中露面,便暂且安置在我这儿吧。至于西北那边之事,早日已于信上说了说,不知平善有何主张?”

宋裕慈垂头思索半晌,左手并不敢抽回来,抬头看向大皇子道:“记得殿下在信上说,那赵副将军虽战死沙场,可庄将军却逃出来了?”

大皇子脸上一寒,冷哼一声:“那个废物,弃城而跑不说,还生怕皇上责罚,竟逃到岚州胡昊那儿去了!”

宋裕慈眉头微皱,随即展开,朝大皇子微微一笑:“如今情势如此,不如趁乱顺势而为,那位庄将军若能戴罪立功,也算是帮了殿下的大忙了。”

————————

合县之中年前虽也还算热闹,可是跟头二年比起来也是不能比的。原本那家家户户门口儿的冰雕少了许多,就连大户人家也不过做上一二应应景罢了,更不必说那些平民百姓家里了。

原本的闹集,如今也大多没什么了,不过左近的乡民带着些玩意儿年货过来贩售,并没多少热闹可瞧。

顺哥儿倒也乖巧,似是觉出家中有事,也并不吵闹着出去玩耍,好在家中院子虽没京中的大,可也够他个才三四岁孩子玩儿的。

媛姐儿就更不必提了,牙齿还没长齐呢,每日里除了睡就是睡,偶尔醒了也不过是要吃奶、或在炕上翻翻坐坐,连爬还爬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