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 (第2/4页)

的功夫,房屋内已经是充斥着浓浓的腐臭,秦旭轻掩着鼻翼,皱着眉头强忍着欲呕的感觉,淡淡的说道。虽然此番不费一兵一卒,便逼得袁术自戕,从此江东四郡之中,三足鼎立之势初成,在有意的诱导和互相牵制之下,相信用不了多久的时间,扬州便再难有能独霸扬州之势存在,又因江东局势使然,也绝难容外人插手,只待吕布军疲敝已极的兵士休整完毕,积蓄充足,兵甲足备之后,天下乱世再难相控之时,便可以“明火执仗”的一举夺吴郡、会稽以为根据,利用早已埋伏下的“后手”,上驱严氏父子去祸害曹操势力控制的庐江而取丹阳,下逐意在荆南四郡的孙策军而得豫章,加上本就成为了徐州“飞地”的九江郡,如此江东六郡独得其五,便可控大汉东南三州之地为基,成就大业了!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也不甚曲折,本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可虽然目的达成,秦旭竟是一点兴奋的意思也没有。足足两年多征战,让秦旭算是当真从史书的只言片语中跳将了出来,亲眼见识了这个时代的杀戮与激情,背叛与忠义,阴谋与妙计,生生死死之间,却是让当年那个动不动就自诩“成功人士”的小公司中层干部,再难生出一丝游戏的心态来。

既然打不起来了,而且传国玉玺的下落,也随着袁术的自戕时房间中的一地玉渣,在旁人眼中成了永久的谜团,也算是目的完美达成!左右江东一时取不得,秦旭索性按照当初同郭嘉贾诩的商议,将手中萧关空关交给了刘繇以阻严白虎、严舆父子太过“激进”,而且“仗义”的留下太史慈、臧霸二将,率领本部七千青州兵精锐助新归治所,准备大干一场的刘繇防守吴郡、会稽各处关隘,以防严氏父子、孙氏军势背约重来,并协助募兵训练,稳定郡治;又出于对历史上郭嘉南生而北死“诅咒”的规避,“暂借”同刘繇关系龃龉的郭嘉协同留守吴郡,节制太史慈、臧霸二将,帮头脑不太灵光的扬州牧刘繇谋划吴郡、会稽二地。

扬州事尽在掌握之中,在犹自乐得屁颠屁颠早巴不得秦旭快点滚蛋的刘繇大礼相送之下,秦某人亲率剩下的一万大军,踏着阳春的气息,跨过大江,跨过平原,回转青州!(未完待续。。)

ps: 一会还有一章奉上!裸奔两周了,求推荐求票票!求看db的朋友,也别光顾着挑刺谩骂,帮忙注册个账号收藏一下呗!

第三百八十章 有心求闲闲不得(上)

青州,临淄城。春日的气息驱赶走了严冬的冷寒。

自年底下了一场大雪之后,去岁的大旱来临时的恐惧,也仿佛随着城外嫩绿的粟苗而被驱赶的无影无踪。地里田间正修理田畦、挥汗如雨的汉子,偷闲时候不忘扫一眼就紧随在身后提着水桶,脸蛋红扑扑的娘子,在娇嗔声中,发出几声憨笑,虎口满是老茧的大手,挥动着不太协调的小耒,动作越发的熟练起来。

城中的主干道上,偶尔身着黑色镶红边衣服的衙兵小队,在人们羡慕的目光中走过巡视,收获的皆是善意的目光。在经过位于城中偏西,原本是齐国王宫旧址上建起来的青州牧府和临近的征东将军府时,皆会不约而同的立定转身,行上一个庄重的军礼,才重新列成整齐的队伍走开。

而在临淄城西,临近淄山的稷下学宫之外,不“住校”的学子在响过下午放课钟声之后,三五成群的自半山腰走下来,有的还在小声讨论,有的却已早早的将学宫中发放的儒服小心翼翼的折叠好,放在干净的竹筐中装起来,身上穿着已是摞着几个补丁的麻布衣衫,面色不变的缓步而行。

青徐两州现下奉州牧、刺史之命,除了轮值的城防军外,全军止戈休兵,与民休息,将十六岁以下,三十五岁以上,家有高堂在世且为独子之兵,不论出身,不论序列,发给丰厚薪饷,尽皆放归。又赢得了两州民众一致的称赞。而对于那些久在军营,已经颇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