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5页)

*化石Legacies

***************

美国建筑学家E。N。Bacon坦言:“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可能就是北京城了”,“北京整个城市深深沉浸在仪礼、规范和宗教意识之中,现在这些都和我们无关了,虽然如此,它的设计是如此之杰出,这就为今天的城市提供了最丰富的思想宝库。” 这个城市的营造,遵循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经典《周礼·考工记》提出的原则:“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

01中轴线北京生命线

………

TheAxis:LifeSourceofBeijing

文王军

图何经泰·陈政

何经泰摄影

马里奥·博塔,当代著名现代主义理性建筑大师,从瑞士来到中国,徜徉在北京壮的故宫建筑群落里,对中国建筑师说下这样一句话:“你们没有必要生搬西方的东西,只要把故宫研究透就够了。你看,故宫只有两三种色彩、两三种建筑材料,就是用这么简单的东西就营造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建筑环境!”

这让人联想起1978年贝聿铭率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时的一幕场景。贝聿铭站在北京景山之顶,凭栏远望,灿烂的阳光下,故宫嵯峨俊朗的建筑群显示出万物谐和的辉煌与安详。蓦然回首,贝聿铭微笑着对他的美国同行说:“我是一个中国人。”

两年后,贝聿铭在美国纽约对清华大学访美代表团作了一次学术演讲,他动情地说:“故宫!金碧辉煌的屋顶上面是湛蓝的天空。但是如果掉以轻心,不加以慎重考虑,要不了五年十年,在故宫的屋顶上面看到的将是一些高楼大厦。但是现在看到的是多么壮的天际线啊!这是无论如何都要保留下去的。怎样进行新的开发同时又保护好文化遗产,避免造成永久的遗憾,这正是北京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课题。”

建筑大师们叹为观止的故宫,只是北京城市中轴线上的一个高潮。从景山南北望去,人们可以清楚看见这条壮伟轴线的万千气象。在这里,请允许我引用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1951年4月在其传世名篇《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中,对这条轴线的描述:

我们可以从外城最南的永定门说起,从这南端正门北行,在中轴线左右是天坛和先农坛两个约略对称的建筑群;经过长长一条市楼对列的大街,到达珠市口的十字街口之后,才面向着内城第一个重点——雄伟的正阳门楼。在门前百余公尺的地方,拦路一座大牌楼,一座大石桥,为这第一个重点做了前卫。但这还只是一个序幕。过了此点,从正阳门楼到中华门,由中华门到天安门,一起一伏、一伏而又起,这中间千步廊(民国初年已拆除)御路的长度,和天安门面前的宽度,是最大胆的空间的处理,衬托着建筑重点的安排。这个当时曾经为封建帝王据为己有的禁地,今天是多么恰当的回到人民手里,成为人民自己的广场!由天安门起,是一系列轻重不一的宫门和广庭,金色照耀的琉璃瓦顶,一层又一层的起伏峋峙,一直引导到太和殿顶,便到达中线前半的极点,然后向北、重点逐渐退削,以神武门为尾声。再往北,又“奇峰突起”的立着景山做了宫城背后的衬托。景山中峰上的亭子正在南北的中心点上。由此向北是一波又一波的远距离重点的呼应。由地安门,到鼓楼、钟楼,高大的建筑物都继续在中轴线上。但到了钟楼,中轴线便有计划地,也恰到好处地结束了。中线不再向北到达墙根,而将重点平稳地分配给左右分立的两个北面城楼——安定门和德胜门。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

1264年,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