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頁 (第1/2页)
說到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利益,當東林強大的時候,閹黨自然也強大而團結,一旦閹黨掌權了,閹黨內部也未必就鐵板一塊,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
崔景榮贊同地點了點頭,隨即露出苦笑:&ldo;李大人,你實在是不應該回來啊!&rdo;
&ldo;孫大人雖然去職,你在遼東依然可以巡撫一方,再有王國興、駱養性、郭振明等大將輔佐,復遼可期,可是,你為什麼要回京呢?&rdo;崔景榮無奈地搖了搖頭。
李彥笑了笑:&ldo;本官倒是想留在遼東,安心打仗,可是,崔大人以為那樣可能嗎?&rdo;
崔景榮看了李彥一眼,默然不語,李彥卻從他的目光中,看出了崔景榮的無奈,看來,這位吏部尚書果然不是魏忠賢那邊的人。
當然,兩人交淺言深,李彥也不可能就和崔景榮推心置腹,看看沒有別的事情,就起身打算告辭。
等到李彥離開以後,崔景榮又坐了一會,才像下定決心似的,起身整了整衣袖,向門外走去。
以明朝的政治體制,六部九卿各司其職,但是重要的事情決定權都在皇帝手中,內閣相當於皇帝的幕僚機構。
作為掌管一個諾大帝國的大明官僚體系,一直以來,涉及到的權力鬥爭都是難免的,內閣與六部之間,內閣與皇帝之間,內廷與外廷之間,不同派系之間,經常會發生激烈的爭鬥。
發生在天啟四年到天啟五年之間的閹黨與東林黨之間的鬥爭,也屬於其中之一。
要說的大的權力格局,位於金字塔尖的大明皇帝,無是法理上的最高領袖,但是傳承制度的缺陷,並不能保證坐上那個位置的,一定是最適合,或者說有能力的,相反,很多時候,是不適合的人坐上了不合適的位置。
因而,皇帝並不是在所有的時候都能掌握帝國的最高權力,有的時候,內閣的權力比較大,譬如張居正時代,有的時候,內廷又會篡權,正德時的劉瑾,以及如今的魏忠賢。
太監掌權,可以說是有明以來的一大特點,從鄭和開始,一直到現在的魏忠賢,其原因,無非就是君權和文官集團之間的矛盾。
明帝國對皇族一向優容得很,各的藩王都有大片不需要納稅的封地,並且享受很多特權,有人認為,明帝國的最終瓦解,與這一制度緊密相關,正是因為有大量皇族在吸血,才造成大明財政的拮据,要不然,以明代工農業的發展水平,不至於因為財政危機,鬧出稅監、民變,並最終因此滅亡。
對皇族來說,他們將天下看成自己家的,所以明代的皇帝經常和文官處於對立面,可能是他們覺得,文官並不是那麼聽話,至少不如太監聽話。
從朱元璋開始,就開始罷斥丞相,殺了很多人,到了萬曆時候,擺明對文官不信任,開始任用太監,至於天啟皇帝朱由校,則將權力一股腦兒丟給了魏忠賢。
大明的文官,就這樣位於一種尷尬的角色上,不停地抗爭,然而,他們從來沒有意思到,他們應該如何抗爭,又為何而抗爭。
此刻,崔景榮就覺得他應該做些什麼,所以他找到了內閣首輔魏廣微。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二一六回 後路
在六部九卿中位置非常顯赫,對於崔景榮的來訪,廣微覺得非常意外。
魏廣微以同鄉同姓的背景為魏忠賢所重用,自稱是魏忠賢的侄子,諂媚逢迎,成為魏忠賢在外廷的得力臂膀。在當時,甚至有人稱他為&ldo;外魏公&rdo;,可見此人權勢之大。
作為魏忠賢的心腹,魏廣微當然知道崔景榮之所以能夠被起復,是因為此人並非東林黨人,閹黨雖然強勢,但也不能得罪天下人,所以對這些東林以外的官員,也著意拉攏,崔景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