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頁 (第1/2页)
&ldo;此外,就是有望的鄉紳如何界定,估計會以在鄉間所行善事等為主,譬如捐贈、捐建橋樑、道路、學堂等等,&rdo;李彥笑了笑,歷朝歷代,都有&ldo;捐&rdo;這一說,譬如國子監監生的身份本來很清貴、重要,監生可以直接參加會試,監生就有&ldo;舉監&rdo;、&ldo;貢監&rdo;、&ldo;捐監&rdo;之分,而到了清朝,都可以直接捐官,這種為鄉里捐建橋樑、學堂,給予鄉紳的名號,可謂理所當然。
夏熙笑了笑道:&ldo;這個事,可以讓商會出面,所謂日行一善,想來很多人是願意的。&rdo;
李點了點頭,若是這一條能夠確定下來,那麼很多商人就可以成為國士候選人,無非就是花點錢而已,卻能獲得可觀的政治、社會效益,有實力的商人,自然願意。只要能成為候選人,接下去發揮的空間就很大了。
李彥又和眾人商量了一些他的細節,如今具體的操作辦法在內閣尚沒有商定,他們也是就可能的做法進行商討,評估可能帶來的影響,力爭對己方更為有利。
此是將一些要做的事情先行布置下去,可以和會社的組織在一起辦,能否組織好這次全國性的推舉,顯然還有很多要做的事情。
因為年後很快就要展開國士的推舉,李彥找了個機會,在內閣會議中,提起有關國士推舉的議題。
按照有明一代的慣例,推舉、包括科舉這些都屬於禮部操辦,李彥提出,國士院的地位超然,再由禮部來操辦,顯然並不合適,而國士院事關國家法度、未來大計,因而提議專門設立一個機構,進行操辦,待推舉結束以後,可成為國士院的下屬機構。
此外,就是對於推舉過程的監督,則應當由三法司抽調精幹力量,在各自的職權範圍內,對推舉行為進行審查,以確保過程的公正、公平。
因為之前已經有所溝通,並且圍繞國士院是不是要辦,國士院能有哪些權力,朝野內外曾經爆發過一場持續很久,一直到現在都還在進行的論戰,對於這些大的原則和方向,已經達成共識,所以很快就首先確定下來。
正如李彥所預想的那樣,爭論的焦點,首先就出現在推舉人、候選人的資格上,這個問題,同樣爭論很久,但卻一直無法形成妥協和一致。這一次,李彥放棄了原先一直要求儘量放開這兩種權力的做法,同意提高門檻,還是將推舉人的資格限定在考中院試,獲得秀才功名的士紳。
除了這些有功名的人,三代以內出過舉人的家族,可以增加一人參加推舉,五代以內有過進士的家族,同樣可以得到一個名額。
而李彥所關注的&ldo;名望卓著&rdo;的鄉紳這一點,竟然也沒有什么正義,只要是捐建橋樑建築、出資興辦學堂的鄉紳,經鄉老推舉,地方官認定,也可以獲得相應的推舉和候選資格。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二五一回 風起
樣的條款,所遺留的漏洞無相當之大,按道理說,舉,再經地方官照規則認定,流程還算比較合理。只不過華夏的傳統,向來沒有按照成文法辦事的習慣,&ldo;官&rdo;字兩張口,更是說什麼就是什麼。
李彥也知道短時間內,想要在全國範圍建立一套完備的推舉制度,並不現實,如今也只有儘量完善。
內閣會議既定,幾個人說了點場面話,李彥和王國興率先離開,孫承宗、葉向高、朱延禧等人卻坐著沒有動,這些朝廷的重臣,都已經上了年紀,可謂老成持重。
劉一抬起頭,目光微微一掃,笑著說道:&ldo;如今咱們還能坐這裡,明年可不知道會怎麼呢!&rdo;
&ldo;以劉大人的聲望和資歷,還有什麼可以擔心的?&rdo;孫承宗笑了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