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頁 (第1/2页)
&ldo;復遼軍不怕犧牲,但絕不作無謂地犧牲,我是不會讓復遼軍置於這種局面的。&rdo;李彥抬頭看了看諸將,又對茅元儀說道:&ldo;李永芳呢,他能被王化貞勸服?&rdo;
&ldo;這一點似乎由情報部來說更合適,&rdo;茅元儀道。
得到李彥的示意後,包有才清了清嗓子,道:&ldo;李永芳在金州打了敗仗,回去給老奴訓斥了一通,給攆到海州一帶,整理遼南軍務。才讓王化貞抓住了機會。&rdo;
&ldo;這件事挺不好說的,李永芳確實有可能投降,畢竟在建奴那邊,漢人也沒啥地位,看看金州之戰就知道了,漢軍就是炮灰,呵呵,跑題了……&rdo;包有才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
&ldo;不過呢,現在這種情況。就算是李永芳原來真的有打算投降的,如今也是不能了,因為這消息差不多已經傳開了,奴酋不會不知道,既然知道了,那就不會讓這樣地事情發生,但是李永芳還在和王化貞聯絡,甚至有些正大光明的意思,那就不太對勁了。&rdo;包有才呵呵笑道。
&ldo;聰明絕頂王大人。這回怕是讓人給耍了,嘿嘿。&rdo;劉文炳陰陰笑了兩聲。
&ldo;行了,反正就是這麼個意思,王化貞的策略根本不行,&rdo;李彥輕輕吐了口氣:&ldo;本官會上疏朝廷,表明復遼軍的看法。&rdo;
李彥此舉也只是盡人事、聽天命,雖然他取得了兩次勝仗,但是涉及到遼東戰守方略這樣的大事,他能位置所能起到的作用還是不大,這是遼東巡撫王化貞、遼東經略熊廷弼、新任兵部尚書張鶴鳴,以及內閣和皇上才能夠決定的事情。
也正因為金州的兩次大勝,以及鎮江大捷,使得滿朝文武的心氣頓時高漲,王化貞地進攻方略居然得到了更多支持。
原本與李彥關係不錯地東林派兵部尚書崔景榮已經因為遼瀋之戰去職,新任兵部尚書張鶴鳴與東林的關係並不密切,在熊廷弼與王化貞之間,張鶴鳴是明顯偏向王化貞。
另一位兵部尚書王象乾受命總督薊遼,具體負責薊州一帶防務,並不直接參與遼東戰守決策。
隨著史繼偕、朱國祚、何宗彥、沈榷等人相繼入閣,東林派在內閣中也不再擁有絕對地話語權,何況東林派系的官員,也有不少人是支持王化貞的進攻戰略。
而正在途中,即將上任的內閣首輔葉向高,卻是王化貞的座主,兩人有師生之誼。
加上熊廷弼的脾氣也確實不好,從前得罪過很多人,因而在朝堂之上,支持王化貞的人倒是占了多數。
當然,並非所有的大臣都會因為個人的好惡而因私廢公,但這種情況肯定存在。
也或許對個人看法地不同,影響了大臣們對兩種方略的判斷,親近王化貞的人或許認為王的才略更值得信任,失去客觀性也屬正常。
何況,王化貞的三面進攻方略,與熊廷弼的三方布置之策相比,也確實更有吸引力,要不然滿朝的文武也不至於拿個人的前程開玩笑,起碼他要覺得王化貞不會將事情搞砸,要不然出了問題,大家都得被牽連。
&ldo;其實,這件事倒也難說,&rdo;劉文炳笑了笑:&ldo;所謂經撫之爭,明面上看是方略不同,說到底,恐怕還是涉及到權力。&rdo;
&ldo;誰的方略勝出,誰就能擁有遼戰地主導權,得到舉國財力、半數兵力的支配權,這是何等的誘惑?至於各自的方略能不能實現,或許王化貞也根本沒打算進攻河東,這就有很多變數,只要不像袁應泰那樣喪師失地。一切都還好說!&rdo;
&ldo;也或許王化貞確實以為自己能行,但支持他的,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